我的一双小儿女正上小学。昨日放学回家,俩人兴奋的拿出一个颇具特色的本子来——《家校联系手册》。
本子呈十六开大小,封面上,喜洋洋的绿坪上两个孩子喜悦的一坐一立,坐着的孩子手里喇叭花一样的喇叭吹出悠扬的乐曲,和着立着的男孩拉出的悦耳的小提琴声,久久地萦绕在蔚蓝的上空中,红色的校名醒目地落在下方,显得敦实而深厚。
本子的背面,是群星荟萃,一只乘舟冲刺的小鸭正奋力划着船桨、破浪前进。
以教育为根本,让学生在蓝天上自由翱翔,同时希望所有的学子们乘风破浪、努力进取,也许正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期望吧。
本子的里面印着前言,即告家长书,后面是学校的三字经。然后就是每日的学科学习和课外阅读情况,并请家长签字。
新近上四年级的女儿颇为含蓄,嘴角隐着浅浅的笑,轻言慢语:“妈妈,我们学校发了家校联系手册,你以后对学校的建议和想法可以写在家长留言里。”
二年级的小儿子一蹦三尺高:“妈妈,联系手册!联系手册!我们学校的。”那表情仿佛中了大奖。
俩孩子兴奋了一会儿,又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的孩提时代。
那时的我们,学习基本上单靠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自觉。大多数孩子课外读物很少,而家长也极少关注孩子的学习,反之,很多孩子还要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像做饭、割草,带弟弟妹妹等。而老师只有每日里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生怕学生课外的学习时间太少而达不到学习效果。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师说》里有一句话说得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亘古至今,师长的付出总是那么的尽心尽力,他们穷自己一生的心血,仅就是为了自己的学生能够大展宏图,能够有所作为。
还记得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是一名军婚的女老师。我们班的同学放学回家后,作业不完成都不敢瞎跑疯玩,因为随时都会发现老师正领着幼小的儿子来家访呢。虽然她不会呵骂我们不学习,但是她一定会笑眯眯地询问我们学习中有无遇到困惑,这些足以让没完成作业就贪玩的孩子羞愧。
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贪玩是孩子的本性,没有错。可是小学是基础,只有把地基打好了,以后你们才能够建起你想要的房子,我们不能因贪玩而架空了我们的根基。我看着你们学习,只是希望你们长大了,不会后悔少年时的荒废。”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正是老师们通过不倦的努力,竭力把学生引向壮丽的人生。老师们用自己甘甜的雨露滋润着一代代学子们的心田,促学子们的心田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而老师自己只是默默的耕耘着、忙碌着,直到两鬓斑白仍是无名无利,亦无怨无悔。
如果说老师是伟大的,那么聚集着伟大的老师们的学校则是伟大的摇篮,这个摇篮中之所以能够孕育出优秀的园丁和杰出的学子,无不因为他具有向心力,他善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达到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
一个杰出人才的诞生离不开教育,教育固然离不开学校和老师,而家庭的责任也不容小觑。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古有战国时的孟母,为了孟子的学习不惜三迁,又为了教育儿子学习不能半途而废,竟然割断正织着布的织机的机杼。孟子后来之所以有那么伟大的成就是绝对离不开孟母的教育的。
又比如美国的爱迪生在他当过小学老师的母亲的严格教导培养下,一生中有一千多项发明,成为了最著名的大发明家。
还有曹植七步能写诗;白居易一岁识字,六岁作诗,十六岁名扬天下等等。
事实证明,一个杰出人才或者天才的背后,其实都离不开伟大父母的关注和培养。因为老师总要同时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孩子,根本就无法面面俱到,所以要想孩子有很大的提高,家长绝不可以袖手旁观,甚至不闻不问。
学校总是以培养出优秀的学子为己任,老师们肩负着重任任劳任怨,而有些家长对学校要求的配合和协助,常常有些不认可,感觉孩子既然送到学校,自己就可以从此撒手放松,高枕无忧了,仿佛孩子如果不能出成绩完全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殊不知正是这种不负责任的心理影响了自己孩子的进取。
如今学校设计印发了《家校联系手册》,无外乎是想促发家长们关注孩子学习的主动心。教育的根本是为了孩子明天得以很好的发展,我们每个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翻开《家校联系手册》,忽然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家长一栏的签名更是让我觉得前所未有的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