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儿子放学回来,我有点急事要出去一下,留他一个人在家里写作业。
在赶回来的路上,儿子给我电话说:妈妈,数学作业我写完了。你什么时候回来,我要写英语作业(英语作业是在手机上写)。我问他数学都写完了吗?他说写完了,我说那你先背英语单词把。
等我回到家,发现桌面上非常干净,所有的书都已经收拾进书包里。我有点怀疑地问他:真的都写完了?儿子说:数学写完了,英语我在单词表里抄了一遍。
他赶紧拿起我的手机做英语作业,我去厨房忙。等他做完作业,赶忙去弹钢琴去了。
我收拾完,打开他的书包,准备检查作业。一打开书包发现,里面已经收拾的整整齐齐的,连第二天的书和笔都已经准备好了。我拿出来作业,发现他数学作业的确是做的很快还很稳,除了一道漏做的,其他都正确。英语书后面,也把单词都抄写了一遍。
有点小惊讶。在妈妈不在场的情况下,把该做的事有条不紊地一件件做好,书包和桌子收拾的干干净净,完全是一副自我管理的小大人模样。
那个经常让我提着耳朵催,帮着辅导,还要时不时帮忙收拾书桌和书包的家伙,怎么突然之间变样了呢?我在没回到家之前的路上,还在担心他偷懒,说谎,没有真正的做的如他说的那么好。
回到家看到这一切,让我心里有点自责,为什么我们总是不相信孩子?总是觉得他们自己做不好,会偷懒耍滑,甚至会说谎?
02
其实,之前我一直还是很相信儿子的。无论他做什么,说什么,我都是毫不怀疑的信任。因为我相信,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天性是善良的。他们的出发点本身都是善意和纯真的。如果孩子的行为出现了问题,那也不是孩子本身的错,而是他们父母的问题。
孩子从父母那里接受到什么样的期待,孩子很容易成为那个期待中的人。
因此,给孩子最好的期待,相信他们,给孩子一个抱持性的成长环境,让他在爱和自由的氛围中长大,会让他成长为一个自尊,自爱,自信的人。
能够给孩子足够的信任,首先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对自己有信心。我们相信自己足够好,那么,我们的孩子也不会差。再者,当我们不断地传递出对孩子的信任,也会给他们一种信念:我做的很好,我值得被信任。那么,他也就更倾向于去维护爸妈对自己的这份认可,把事情做好,从而得到更多正向的反馈。
可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总会有另外的声音。它倾向于相信孩子的每一个行为动机总是不好的,是恶的。
比如孩子写作业时上厕所,他们会对孩子说,别装了,你不过就是耍滑偷懒不想写作业,这点小伎俩我们小时候早就用过了;
孩子做作业时,他们会盯着孩子,生怕孩子作业时玩;
孩子玩电脑和iPad,他们绝对不会把密码告诉孩子,生怕孩子会偷看游戏。即使孩子玩游戏,他们也会不停地去看,怕孩子一不小心去做了什么别的事。感觉上孩子就像小偷一样,总会趁你不注意,就干点什么坏事。
诸如此类,有很多。
总之,就是各种不放心,怀疑,不相信。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的每个行为中都包含着可能的坏的倾向,或者破坏,或者不自律,或者逃避。在寻找一件事情被搞砸的原因时候,他们首先的预判就是,肯定是孩子的错。
所有的这一切言论和行为,他们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你不行,你做不好,你不值得信任。
其实这不仅仅是对孩子,也是父母们对自身的不自信,不接纳。
当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怀疑,防备,指责,不停地重复时,出于大人的强势地位,还有孩子对父母的天然的认可,那么孩子就会渐渐认同大人的言论和行为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我不够好,我不值得信任。并将之内化于心,变成孩子对于自己的认知和期待。
当孩子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好,都得不到父母的信任时,那么他们就会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觉得自己很差,什么都做不好,渐渐地朝着父母负面期待的方向发展。
结果,孩子真的就会做出令大人们更加不信任的事。这就更加强化了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负面判断。他们会说:你看,我没说错吧。你就是这样的不值得信任,什么都做不好。
殊不知,这一切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讲了一个沈阳的16岁男孩,不堪忍受父亲对他持续的暴力对待和人格贬损,一天放了8次火,就为了报复父亲说他“早晚会进监狱”。正值青春期的他,采取这种极端的手段来反馈爸爸对他的负面期待。
03
最近也发生了几件让我对儿子产生怀疑的事。有几次要写作业的时候,他的确去上厕所,蹲了好久也没有拉出来。然后被我发现,叫出来写作业。
还有一件事。我最近给他充值的学生卡里有50快钱,没有用几天就花完了。我觉得好奇怪,就问儿子怎么回事。他说,这个学生卡可以在一个超市买东西,他请同学们喝饮料买吃的了。
这几件事情的发生,的确让我对儿子有了一点不信任。但是后来我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还是要相信孩子。
儿子刷卡的事,似乎与说谎没有太大关系。反而是儿子的金钱观需要我来匡正一下。他之前也不知道公交卡可以消费,也是听同学们说了才去刷卡的。在我发现的时候,他也如实跟我说了。我跟他讲了以后不可以这样做的理由后,他再也没有提过拿学生卡的事。而是每天只和我拿一块钱坐车,多一分也不要。
关于以上厕所为由,推迟写作业的时间,我觉得作为家长最应该想想的是,孩子为什么要拖延。拖延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而不是随便给孩子扣一个撒谎的帽子。如果你让孩子回家先去看电视玩iPad,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找到孩子拖延的背后原因,帮他树立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才是解决拖延症的关键,也是需要父母用心思考的。
因此,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保持一个客观中正的态度,相信自己,也更要相信孩子,还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首先,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过于紧张,一点事情就大惊小怪。几顿饭没有好好吃,就担心他将来自理能力不行;几次作业没有写好,就推断孩子将来就没有出息。诸如此类。。。
孩子在成长,成长中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本是正常的现象。要用平常心去对待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其次,出现问题时,不要还没有弄清楚事实,就轻易地给孩子下结论,尤其是给孩子的行为贴道德标签。
面对问题,实事求是,去探求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孩子犯错,出现不良的倾向并不可怕,作为父母,首要的责任是,看到孩子到底在哪方面出现了问题,需要父母给出怎样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要让孩子认识到,需要在哪里改善自己,变得更好。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提出具体可行的行为和观念的指导,让孩子真的知道如何改。
而不是单单只是指责他,贬损他。更何况,这样贴标签指责贬损孩子,除了让孩子自尊心受挫,感觉自己不好,不自信外,没有任何价值。
04
想起武志红心理课上听到的一句话:最好的期待,是我相信你。
真的,这句话太有道理了。
与上面所述的负面期待相反,来自父母对孩子的正面正向的期待,相信他,支持他,鼓励他,就是在给孩子传递阳光的能量,让他觉得自己很棒,很好,值得信赖,值得被爱。在时间的累积过程中,孩子们将这些正向的期待与反馈变成对自我良性期待,逐渐建立自尊,自信,自我肯定与自我激励。
只有父母相信自己足够好,他们才有信心对孩子说:孩子,你很好,你可以像爸妈期待的一样越来越棒。你值得爱,肯定和奖赏。当父母的语言行为传递出这样的自信,那这颗自信的种子也会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同时,对于孩子不断给予信任,对他们做的好的,给出正面积极的反馈;在他们做的不好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纠正,那么孩子的行为表现,就会一天天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当然,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带着觉察地认真的努力和付出。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我们只要等着自己栽培的种子,按照他们内在的生命指引,破土发芽,并在我们的用心照料下,根据需要给它们施肥浇水除虫,不定时地修枝剪叶,给他们足够的阳光雨露,相信他们会按照生命的内在力量,成长为他们自己的。
05
这段时间以来,发生在儿子身上的改变,让我对此感慨颇深。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老公带儿子去公园玩。儿子刚刚学会了放那种泡沫的飞机,很是兴奋,得意地和爸爸一路上炫耀。由于迫不及待地要给爸爸展示,他带着爸爸很快就跑到大草坪那里,把我落下好远。
难得爸爸带儿子玩,我得空在绿草坪边的椅子上休息一下。刚开始还好,可过了没有多长时间,我就看到儿子坐到草坪上,不放飞机了,而且还闷闷不乐的样子。尽管爸爸一直要他再试,他也总是因飞不好而显得沮丧。刚才来时的那股兴奋劲儿一扫而光。
我过去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说不想玩了,总是飞不起来。爸爸教他的方式,他也学不会,爸爸还总是说他。
我知道他爸爸不擅长鼓励,说出来的话总是让他感觉自己很笨,很差劲儿。这让他感觉受挫,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就把儿子带过来说,妈妈来教你。你别着急,昨天我们还飞的的好好的呢。没事,你肯定可以飞得和妈妈一样好。
在重新给他作了示范,并持续鼓励他,结果不到10分钟的功夫,他又可以飞的很好了。儿子特别高兴,跑到爸爸旁边说:爸爸,你看,我学会了,我可以飞得和你一样好了!
其实,我也没有特别去做什么,只是按照我一贯对待他的方式,相信,鼓励,支持,就这么简单。
前两天,儿子老师发微信,要求家长回签学校发的一封信。放学回来的路上我问儿子一封信拿回来没有,他说拿到了,但又给他同桌了。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因为他同桌没有,而他是男孩子,应该照顾女孩子,所以就把信给她了。
突然就发现这个小家伙有绅士风度了!以前他小的时候,与女孩子发生争执时,我常跟他说要让着女孩子,感觉他似乎也不懂,没怎么听进去。现在长大了一些,慢慢地就开窍了。
平时我总是抓住机会,给他耳边不断地吹风,告诉他一些接人待物的规矩。看来这些似有还的和风,慢慢地也会吹到心里,变成他的行为准则的。
只是,需要一点时间和耐心。
还有一次,儿子和同学去游乐场玩到很晚。我带他们俩去面点王吃东西。因为那个小朋友没有家人在身边,自己默默地吃。儿子一边热情地跟人家推荐这个那个,还不停地帮她夹菜。我当时就坐他俩对面,看着儿子像个小主人照顾客人般细心周到,颇有点意外。
平日里,我在吃饭的时候,经常给他往碗里夹菜。因为他还是喜欢用勺子吃饭,夹菜不太方便。因此也经常被人诟病我太宠溺孩子,照顾的太过细致。
不过,我欣喜地发现,日常对他的照顾,也让他从我这里学到了,如何照顾别人。
孩子就是这样,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不知不觉中内化了父母的观念和行为模式。他感觉到被爱,得到爱,他也会把爱付出给别人。
这就是:在爱中学会爱,在滋养中学会滋养。
06
说回到开头。
儿子怎么一下子就知道自己把作业做好,并把书包整理好,非常自觉的呢?
我觉得这也不意外。
平时我总是跟他说,白天在学校有时间的时候,尽量把能做的作业先做一部分,这样晚上回来就不需要花多少时间做作业。就算是有课外班,我们照样还可以有时间出去玩。这也是我跟他说了无数次的关于时间管理的观念。
但是前天,他因为贪玩,白天什么作业也没有做。而当天晚上的作业又比较多,这就使得他放学后的时间很紧张。弹琴前,作业没有写完,弹完琴后接着写。写完作业时间晚了,就不能出去玩了。所以那天晚上,我就又和他说了一遍关于时间管理的概念。想要不影响学业,又有的玩,那就得把时间安排好。
所以,他昨天上学的时候,就把语文作业写完了,回家后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把英语数学写完了。弹完琴回来,他赢得了一个小时的看动画片的时间,然后还下了两盘围棋,他自己觉得很开心。
让孩子看到合理安排时间的正面反馈,得到他希望得到的结果,他自然就会认同你的教诲。不用去不停地批评唠叨他做得不好,要找到方法,让他能够做得好。当他切实地感受到了这样做的好处时,他自然就会按照你所期待的,把事情一件件做好。
看着儿子现在变得越来越懂事,自觉听话;看到他一日复一日地在学习上走向正轨,在行为和品行上也渐渐凸显好的面向,我深深感到欣慰。
对儿子精耕细作式地付出,对他内在精神生命的小心呵护,不断地输出尊重,信任,鼓励,支持等正面的期待,在时间的累积和见证下,现在我开始一点点看到,他的内在精神生命,已经萌芽,开花,自发地向上和蓬勃。
最近看到这样两句话:
做父母的,和孩子构建一个平等而相互尊重的关系模式,应该是父母能给孩子的一个最好的礼物了。
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特梭利认为,每个人一出生就有一个精神胚胎,精神胚胎发育的养料是感觉。并且,精神胚胎会自动指引一个人去做事情,所以孩子们的自发行为,都有深意。
不能再认同。
既然每个生命的来临,都自有一个精神胚胎。它的发育都需要感觉作为养料。那么我们就尊重生命本身的意愿,给它们输入正向的能量,给它们敞开的,抱持的,充满温暖的,爱与光的感觉。让他们相信,他们是一个这样美好的存在,通过我们的养育和陪伴,和他们自身的努力,也必将成长为一个更美好的生命。
同时作为父母,我们要不断去提升和完善自己。带着觉知,和孩子一起面对他们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在问题中反思,觉察,随时调整我们自身的行为。
毕竟,更好的我们,才能给出孩子更好的期待。在引领孩子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我们也终将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