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今天早上早起,让儿子早读,他拿着一本书,想坐在沙发上早读,因为那样比读书较舒服,软绵绵的。但是我觉得早读就应该激情澎湃,大声的读出来,他在沙发上懒懒地坐着在悠哉悠哉的看,即使读也是很小声的读,而且读着读着基本上快睡着那种状态。我看着就气不打一处出。我就跟他说不要做沙发上读书,让她坐在餐桌旁边那个凳子上身子坐直大声读出来他很不乐意,而且生气的跟我说,我凭什么要听你的,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当时我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没有回答他,当时内心就两个字:词穷。一方面不想用家长的威严压制他,另一方面不知道怎么温柔有道理的说出来他才可以听进去然后按照我说的去做。当时就有一种小时候跟人吵架接不住别人话没法怼回去的感觉。
给儿子送到学校之后,我回到家坐在那里思考了一会儿,我问我自己:对啊,为什么孩子要听我的呢?他凭什么听我的呢?如果我是孩子,我也会这样想的,我觉得做沙发上读就是舒服,我不想坐凳子上那么正经的读书,坐在沙发上省劲儿,坐在凳子上读书,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读大声,坐着也不是那么舒服。刚开始我内心的想法是希望孩子能够养成好的早读习惯:坐姿端正,口到,眼到,心到,大声地读出来,读完之后能够快速的记住,既然早读费那么大劲早起就要有一个结果。但是儿子的出发点跟我完全不一样,他觉得这是一种任务。因为所有的自律都是凡反人性的嘛,他天天就是想偷懒,不想早读,他想在沙发上窝着舒服一点,不想那么费劲的大声读出来。
怎么做才可以让孩子按照我的意愿达成我想要的结果呢?可能我的方式不对。我觉得我应该先认同孩子的想法,说出她的心理需求,我应该跟孩子说,宝贝,你是不是觉得坐在沙发上看书比较舒服一些?他应该会回答是的,妈妈。我接下来应该告诉他,坐在沙发上是舒服一些不错,但这样读书的话容易犯困,这样的话你读书就进入不了状态,那么读了也是在浪费时间,也记不住。既然我们早读早起坐到这里了,就要拿到早读的结果,妈妈让你坐到那边,是因为那样坐的话,你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读出来的声音能传到你的耳朵里,这样的话你就又快又好的完成了早读,能够又快又好地把书里面的知识点给记住,这样的话你可以省出来一定自己自由安排的时间。比如这几篇古诗,还有你的英语,你能够坐在那边用15分钟给它读完并且记住,但是你在这边可能需要花费30分钟的时间,而且还记不住,那你就可以省出来15分钟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对不对?我们不是说看你早读没早读,而是看你有没有记住。这是早读的一个目的。你说对不对儿子?然后把这个问题抛出来,让他自己去思考一下,妈妈说的到底是对还是错?这样的话,他就很容易接受我们的要求,孩子心里就不会那么抵触了。
如果在之前的话,我可能会跟他说,你为什么要听我的?谁对听谁的呀?但她不知道我让他坐那边读书到底对还是不对?什么原因?他会感觉有点无厘头,他会感觉我们用家长的权威去压制他,这样的话,我们跟孩子就没有平等的去相处,是一个居高临下的姿态,好像是领导对下级的姿态,这样就会形成沟通阻力形成孩子不乐意,我们生闷气的局面。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的出发点是对的,希望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但是孩子就是觉得我们说的不对,去反抗不去做,我们就非常生气。很多时候,我希望孩子按照我们的方式去做,希望他乖一点,但是我们也不希望他成为一个唯唯诺诺,别人提出什么要求他都绝对服从的那样一个人。他会说:我说为什么要听你的呢?家长回答的时候还是需要讲究一些方法和技巧的,怎么样回答才能更加的客观正确,而且让孩子更加容易接受。我们应该跟孩子达成共识,让他也觉得我们的观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对的,把他拉到我们统一战线之内,让他从内心真正愿意去服从这个要求,而不是用命令,呵斥的方法利用家产的危险期压制他。首先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利用同理心,先去认同他,先说出孩子内心的想法,先顺从他的想法,然后再利用一个转折词:但是,抛出我们的观点。利用我们家长的思维逻辑分析其中的利弊,说完之后再让孩子去思考一下,问一下孩子:你觉得呢?宝贝。这样孩子有一个思考和做决定的过程。
在和孩子沟通中家长要做到平等地对待孩子像对待邻居,同事那样!
齐帆齐商学院13期新媒体写作特训营(第七篇)1722字,累计1005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