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四(1105)
整体把握教材与深入解读文本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纵向要把握知识脉络,横向要沟通知识联系,教师只有做到“脑中有树”,才能“心中有数”,进而“教学有术”。专业解读教材,要读懂教材上的每一幅图片、每一句话、每一个符号,多问自已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办”。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紧抓数学本质,设计有效的数学目标,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教师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带着学生走得远。
下面谈谈如何直面学生现实。准确地了解学情,是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依据。
了解学生什么?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必需的已有知识与经验基础?对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学生的学习困难在哪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喜欢的方式是什么?等等。
怎么了解?问卷调查、访谈、作品分析、课堂观察等。
先看一个案例——“9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
教师第一次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9的乘法口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教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前,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写出9的乘法口诀。情况如下:
全写25人,占总人数 56.8%。全写出来但有小问题(表达不规范)5人,占 11.4%。写出大部分(写到六九或七九) 11人,占 25.0%写出少部分 3人,占 6.8%。
结果表明:9的乘法口诀已经有多数学生会默写了;少数学生对于"7x9”、“8x9”等数大的口诀记忆不清,存在问题的仅3人。
从统计的结果看,编口诀和口诀的整理已经不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大数”口诀的记忆是学生学习存在的主要困难。据此可知,学生需要记忆口诀的方法指导,除了运用规律记忆口诀,还要学会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加强对口诀的理解。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将教学目标调整为:
1.在学生初步了解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9的乘法口诀并熟记口诀。
2.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归纳等方法,发现口诀的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找到口诀之间的联系。
3.学生在寻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规律性获得探索规律的一些方法;体会自信,增强对探索的兴趣。
很明显,调整后的教学目标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现状,更具有针对性调整后的教学目标更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数学规律的探索,更注重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注重学习方法之间的迁移,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想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了解学生的能力是具有根本意义的事情了。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我们需要通过访谈、对话、问卷等方式,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真问题,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学生研究要基于对教材整体和深度的把握,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关注和促进他们的发展。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础上制定的教学目标,才是回应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