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交往是有边界的,所谓的亲密无间是形容特指的两个人在特殊的时间段,特殊的环境和情景中的状态。并不是所有人任何时候都可以亲密无间。人与人交往之间是有边界的。
这个边界就像城池、更像围墙,但它又是看不见摸不到,无形无状,所以人与人交往最容易出现越界。比如老人和下一代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朋友之间、同学同事之间,都会出现边界不清越界问题,那么咱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一.建立边界意识,分清边界,守护自我,尊重他人!
边界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的限制和空间,就像花园与花园之间的墙或栅栏一样。
青少年时期是确认边界非常重要时期.而边界问题又是人与人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边界意识--就是边界感,是一个人安全感和被尊重感的重要途径。而安全感和被尊重感,为个人积极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安宁的心灵环境。
青少年时期也是一个人自我确立的重要时期,无论此时跟青少年谈论边界的风险有多大,父母都要重点培养,而且完全不能忽视。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从家庭物理空间到日常用品都应该做一个详细的区分。
二.明确所有权的问题。是谁的就是谁的。比如学习的事情,是全家人的事情,只是我们承担的范围不同,这就是个所有权的问题,就人与人之间的事件来说,是谁的事情就是谁的事情,我们不能混为一谈,家人也不能相互越界。比如农村的小院有院墙和大门,围墙就是这个家居所的边界。主人建起围墙就是向外人表明,围墙以内是我的地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出入;大门是主人自由出入的象征,对于外来者,大门,是主人限定的唯一可以出入的通道,还有主人会掌握何时允许你进来,因为钥匙在主人手中。在这个边界内,主人是自由的,安全的,主人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照顾自己的家人和自己。而不是他人的意愿来安排和管理一家人的生活。
三.精神家园也有界限!一个人,因为自己独有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他有自己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性,又不同于别人却依然精彩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这种独特性、独立性便是一个人精神家园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精神边界。这个精神边界会保护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核心自我是安全的自由的不受侵犯的。如果我们没有精神边界,那么我们会让别人越界或者我们自己会越界。
比如老人爱孩子,老人经常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照顾孩子,但,这是孩子自己所能接受的吗?不见得。比如老人发现孩子错了就直接斥责,这肯定不对,有时候会越界。
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往往就是在边界问题上出现的摩擦
角色问题:姐姐从小照顾弟弟,直到弟弟长大了,好多事姐姐还管,弟弟经常住姐姐家不走,甚至影响了姐姐家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姐姐实在受不了了,往往会因为一些事情发生矛盾,而弟弟还不知道矛盾的根源在哪里?因为弟弟没有边界意识。这就是姐姐应该做姐姐的事情,而不是代替做父母的事情。平时你没有表明边界问题,你默认了弟弟的一些边界不清的行为,你认同了模糊的边界问题,现在你不舒服了,你说他是不正常的。还是之前的事情,为什么现在不行了?你比如:那个搭我半年顺风车的人把我拉黑了,其实就是我们不善于拒绝,没有善于表达边界的习惯造成的。
几种边界不清的情况:
1.分不清是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普天下就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你要分清楚是你的事还是别人的事,不要越界。院长说我有一个特点:我们的学员在问问题的时候,凡是问你自己父母的问题、孩子的问题、爱人的问题,我都会积极应对,但是你问闺蜜家孩子问题、哥们儿家的等等这些别人家孩子的问题,我不帮你,因为那不是你的事,决定权不在你这里,给你一个解决方案,你能代替他实施吗?不能!你操那么大的心是没用的,这就是越界。你会发现做好人没有边界,做到一定程度时候,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坏人,大家会讨厌你,因为你可能会干涉到别人的生活。所以我就严格坚守这个边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存在一个过分的操心、过分的认同,过分的替别人操心肯定不行。所以我们必须得有这个基本的清晰边界在别人那里!你是导师班的学员,我帮,你不是导师班的学员我不帮,因为边界之外的人太多了。自己的事自己操心,别人的事交给别人操心!
2.看不惯某些人的做法,也是边界不清的问题。那是他的风格,跟我没关系。其实你特别讨厌的看不惯的别人的一些做法,你会突然发现,看不管别人的的某些做法,有的时候也不是太正常,我们应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去跟对方保持沟通,去保持我们基本的立场,我们应该愉快的和各种各样的人快乐相处,就叫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3.邀请别人来管理和解决自己的生活,也是不可取的。回忆一下别人的什么最容易影响你?———是不是别人释放的什么情绪,别人说了什么话,别人做了一些什么样的行为,他影响了你?如果是的话,这就证明你的生命量级比较低,你就活在了别人的嘴里,情绪里、行为里,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主权意识,我们必须有自己想要的自己的生命状态,我们不能活到别人的嘴里情绪里行为里,我们需要干嘛?我们需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来决定自己的生活。所以你让别人影响到你了,甚至邀请别人去管理你的情绪你的生活肯定不行。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尽心尽力照顾孩子的妈妈们去管理孩子的生活、去管理孩子的情绪、管理孩子的学习,你发现管到头,他会更烦你!比如(弑母案)当我们谴责孩子有悖伦常的时候,我们是否思考过,这个母亲的做法合适吗?越界了吗?父母都需要有自己的事业,孩子的事情是他自己的事情,当我们内心强大全力以赴向前走,有着自己的事业积极的向上的能量的时候,你去影响他而不是管理它!
如何增强边界感?
1.必须分清哪些是自己的事哪些是别人的事。企业要层层做好各层的事,孩子的吃穿住行用哪些是他自己的,哪些是你的事情
2.守护好自己的边界,给别人机会,让别人了解你的边界在哪里。不愿意就是不愿意,正确表达,大学生不懂拒绝,经常给同学带饭,一次带饭回来晚了遭埋怨,自己生闷气还不会怼他。不懂拒绝别人,总是想讨好别人,总是想维系好关系,这就是我们没有把边界弄清楚,我们就容易让别人越界,把我们自己搞得心情很不爽。所以我们平常给孩子们引导的时候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比较讲义气,不懂拒绝,可能就容易受到伤害,家长必需得刻意的给孩子说这事,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当然语言要艺术性的表达,既不能得罪对方,同时我还能表达正常的诉求,我要让你明白一个道理,我不是任你吆五喝六的人,我不是可以让你随便使唤的人,我帮你是我有助人为乐的素养,我不帮你是因为那不是我的事,是你自己的事。因为进入社会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咱不能管别人家的孩子,只能管自己家的孩子,所以我们需要给孩子弄清楚边界的问题。
3.尊重别人的界限,尊重别人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别人的核心价值观。对别人多一点赞美和认同,咱不损失啥,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随和一点,大方一点,不给别人抬杠不较劲,咱们在咱的世界里有边界的和其他人发生着愉快的联系。能够愉快的和各种各样的人保持愉快的交往能力这叫本事!
最后送给大家几句话:做该做的而不是想做的事;吃该吃的而不是想吃的;说该说的而不是想说的,该说的不说是猪,说了不该说的是猪八戒,哈哈!
守住边界,做该做的,快乐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