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针对我昨天与她讨论的母子冲突问题,今天又发了长长的一段话给我,是深思后的回复,为从未见面的陌生情谊而感动,远远地一次“倾诉”原来可以收获温暖,回复如下:
相信我,你所遇到的任何烦恼我都已经遭遇过,并且,仍然在坑里。但我认真地想了下这个问题。
1、正如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是,人类可以想像,动物只在当下。而对于小孩子来说,他还有一部分动物性。所以,他热,他就要吹空调,他想不到感冒。他没有办法认识到这个因果关系。所以,不是他不懂事,是他本身的局限性。我们看到一只猴子在泥地里打滚会觉得是可爱,为什么觉得小孩子在泥地里打滚就是弄脏衣服?——这是不是我们成人的另一种局限性。
2、没有人喜欢被批评。没有人,成人也如此。把站在你的立场的“批评”改为站在他的立场的“建议”呢,会不会好一些。“妈妈也想躺在空调底下呢,真凉快。但是太挤了,不舒服。我们躺到床上,又凉快又舒服好不好。”
3、情绪永远都是有害的。不要以为我凶一点他就会怕,他就会听进去,不会的。(况且,我们为什么要一个因为怕我们而听进去的孩子呢)。永远温柔、欢快地跟他对话。
是啊,我们为什么要一个因为怕我们而听进去的孩子呢?这是我的父母辈梦想的孩子,我的童年曾在那样无人知晓的黑暗里度过,常常认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是个极大的错误,多少次都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也因此,我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温柔的爱,为什么不能坚持我”温柔地爱“?因为焦虑,因为惶恐吗?还是因为或多或少的受着童年的影响。做母亲8年又9个月,一路摸索走到现在,哭过笑过,累过怕过,温柔过粗暴过,那些永远温柔地爱孩子的母亲,心有多宽广才能做到?为什么我做不到?
生活的步履不停,而我们只能紧随其后。什么是生命之核?是日复一日庸常琐碎的承载与消化,是偶尔收获时的欢欣与舞动,是结结实实、一分一秒都逃不掉的痛苦,是瞬息万变的心情在千疮百孔的底子上闪过的亮光。为了自己能随时间流逝而充沛、从容,我们默然承受来自外界与自身的击打,就像生来就该如此,不问过去,不畏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