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财商教材中,常有这样的案例:美国几岁大的小孩就会将自己不用的玩具小熊摆在家门口,放一块“Sale”(出售)的牌子,等待别人付钱拿走小熊,而自己得以获得收入以供零用。
这样的方式,在国内大概很难实现吧。国人对于二手物品的接受程度仍然不高,而且把东西放在家门口代售也不太现实,还极可能被拾荒者顺手拿走。
诚然,儿童的财商教育不能照搬国外。我们需要针对家庭的成员结构和经济状况、社区和居住环境的状况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意识的指导,在其经验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谓因地制宜。
在孩子的财商教育中,因材施教同等重要,要根据孩子年龄大小进行安排,否则,超过了孩子某一年龄段的接受限度,极可能扭曲为“拔苗助长”,得不偿失。
譬如,让上幼儿园、小学的孩子自己出去“打工”赚钱,显然缺乏一定的安全性,也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此时让孩子在家里好好学会辨认钱的大小才是更妥善之举。又比如,前面讲到的美国儿童卖二手玩具的案例,我们的家长就可以在孩子进入中学后,慢慢教导孩子,通过网络“易物”或在网上跳蚤市场中拍卖自己闲置的二手物品,从而获得一定的收入。
同时,别让孩子“金钱至上”。
虽说我们要重视孩子的财商教育,但对孩子从小进行财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一定的财商意识和能力,绝不能让孩子成为金钱的奴隶,形成“金钱至上”的意识。
逢年过节,家里长辈总要给孩子红包。家长们当然可以教育孩子,把收到的压岁钱,包括平时零花钱一部分存在小朋友自己名下的账户里,让孩子懂得钱放在家里不会“长大”,但存到银行可以变多,让钱自己去生钱。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存款账户的数字越变越大,而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为此着了迷(有些小朋友可能总会催着妈妈看存折数字有没有变化),那就应该稍微调整一下孩子的心态。比如,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病时,告诉孩子也要尽一份孝心,问问孩子是否能够把自己存折里的钱取出一小部分,买点水果孝敬给老人?如此,一方面是培养孩子对于亲人的感情,一方面也是教育孩子钱能用来买东西,钱能帮助生病的老人,不仅不会让孩子偏执地关注自己资产的增长,还能增长孩子的情商和财商。
很多家长都在做投资,在炒股,但身为家长更要有正确的理财观,因为你会直接影响孩子,并且影响深远。家长更不能当着孩子面为股票上、投资上的得失而争吵、抱怨。
所以说,我们是要让孩子懂得“钱”很重要,钱能“美化”生活,但不能让孩子以为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钱,不要让孩子以为炒股票比学习、工作都更重要!因为金钱只是一种生活的工具,而不是人生活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