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日前读了茅盾先生的散文《风景谈》。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作者把在黄土高原上的见闻作为一道道风景予以描述,分别描写了不同时间段和不同人们的生活境况,名为谈风景,实为赞人类,讴歌了在黄土高原上生活、劳动和战斗的人们。字里行间,表露出作者对延安解放区和谐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本文写于1940年12月,此时作者已离开延安,置身于国统区重庆。在那恶劣的政治环境和无言论自由的白色恐怖中,想直白地讴歌延安抗日根据地军民是不可能的,作者便采用含蓄手法,言谈自然和人文风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正如他自己在回忆录中所说:“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02
文章从《塞上风云》影片引起的联想开篇,借助丰富的艺术联想,纵横驰骋,给我们描绘了六幅和谐优美、寓意深邃的风景画。
在描绘和推出这些画面时,作者运用了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不断转换角度,不断运用不同的镜头展示了不同的画面。
关于电影蒙太奇,百科解释: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电影蒙太奇的功能主要有: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 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03
六篇画面引人入胜,美妙如画,生动自然,如一幕幕电影,让人身临其境,难以忘怀。
“沙漠驼铃”,猩猩峡外的沙漠风景。说到沙漠,我们的印象中总是茫茫一片,荒无人迹。作者笔下的沙漠,起初也是如此。“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更有驼马的枯骨等,这是何等的荒凉!
这是静态的风景。当黑点成线成队,铃铛的柔声传入耳鼓,方阵的驼队和猩红的大旗映入眼帘时,动态的风景便在作者笔端流露。作者采用一静一动的表现手法,将“沙漠驼铃”这一风景表现得庄严妩媚。
联想作者的含蓄手法,这里的风景描写有两处值得玩味联想。一是驼队的昂然高步、安然坚定地前行,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创造新社会、新生活的斗志和信心;二是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旗帜是方向,红色又是耀眼的,也是令人激动的,怎能不让人感受到一种鲜活摇曳的生命力?这幅画面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取得最终胜利的热烈情感,既坚定又严肃,使画面充满着和谐与生机。
“高原晚归”“延河夕照”这两幅画以傍晚劳动者生产劳动归来为背景进行描绘。先写傍晚的景色,再写人的活动。前者写黄土高原的晚景,后者写延河两岸的热闹;前者写种地人的晚归和短歌,后者写生产者的一路交谈和众人的高歌一曲。
在这两幅画里,作者在描绘自然之美,实为突出人类的活动,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讴歌根据地军民以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创造新生活,也表达了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并为之不懈努力的炽热情怀。
如果说前两幅画是描绘的劳动风景,那么接下来的“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则是描绘了根据地青年学习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看见公园或者独处的两个青年男女,人们的第一感觉会联想为恋人。在作者的眼里,他看到的“一对人儿促膝而坐”“摊开着一本札记簿,头凑在一处,一同在看”“他们之是否恋人,落在问题之外”,正是这一对人儿在利用大自然恩赐的石洞,在躲雨间隙,争分夺秒地学习,所以作者把他们看成“是两个生命力旺盛的人,是两个清楚明白生活意义的人”。他们是石洞雨景中的主宰和主角。
桃林的树荫是人们的休息地,田园风光加上人们的小憩,其风景自然是令人陶醉的。然而风景中更美的,是人们的讨论和学习。书籍代替了茶和枣,青年们或静坐温雅,或争论哲学问题,或书本掩脸小憩,或哗然大笑……有了这些青年,简陋的桃林变得可爱,变得有名,正是青年们精神面貌的辐射,让桃林茶社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最后一幅画“北国晨号”,我认为是描绘战斗的场景。战斗不一定是枪林弹雨,血雨腥风;晨号吹奏,站岗放哨也是战斗的部分。小号兵和放哨的荷枪战士,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化身。作者为了体现这一主题,采用了动静结合、颜色搭配的方法,值得称道。
霞光照号兵,额头发亮光,晨风吹红绸,刺刀闪寒光,这是动;而号兵严肃,持枪战士如雕像,这是静。一动一静,鲜明对比。在色彩上,五月北国朝霞满天,霞光的粉色与喇叭的金黄色、绸子的大红色、军装的土黄色及刺刀的寒光,组成壮丽的色彩图,衬托了抗日战士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的形象!
04
以上六幅"风景画"的写法大致相同,先写自然景观,次写人的活动,最后通过议论揭示"画"旨。在联系这六幅画时,作者分别运用了一段句子作联缀作议论,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起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这里的"风景"也就值得留恋,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疲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这些议论,就像一个整体骨架,连贯了整篇全文,把六幅风景画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文章显得既舒展自如,又谨严有序。全篇整体和谐统一,完满无缺,把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把电影蒙太奇手法运用得灵活自如。
05
风景谈,人类赞;谈风景,赞人类!
读完文章,想起茅盾先生的另一篇散文《白杨礼赞》。借用此名,我说它也可叫作《延安礼赞》《人类礼赞》……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