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向东9月1日——搭便车

断断续续听得到快半年了,一直是有一篇没一篇的,不成体系

偶尔有些自己的领悟,但因为没有记录下来,也就这么随风而逝了

要真正学成自己的知识,还是得动动笔头写下来。在听完以后记录要点以及自己的体会感悟

那么从9月1日开始吧

9月1日这篇,介绍了经济学家奥尔森提出的一个概念,搭便车

定义:就是指集体行动中总会有人偷懒,团队人越多,偷懒的人越多。(滥竽充数也是这个道理)团队中真正努力的就是几个人,好处大家分,久而久之就没人愿意当努力的傻子了。

成因:除非存在着强制或者其他手段,否则人数越多,追求自我利益的人越不愿采取行动去追求共同利益。文章举例家族企业说明问题。

解决方法:不可避免。只能从业绩 评估角度进行控制,无法彻底根除。宁老师提出:尽可能减小评估范围,建立起团队成员个人努力、业绩和收益之间的对应关系。

要点1:要考虑到内部协作因素,合理搭配团队业绩和个人业绩的比重。

要点2:主观性业绩评价指标,要考虑人际因素,否则可能撕裂团队。要讲依据(举事例);主观评价在报酬占比不宜过大。举例优秀员工推荐权共赢

思考:一是小区业委会为何难以办成事,也是大部分人搭便车,仅靠几个热心业主办事,得利是全体业主。久而久之就没人愿意挑头了。但要真考虑给业主一些利益分配,业主们估计是不愿意。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

二是国有企业自身庞大,关系户多。搭便车比比皆是。干活出色的无非一是为了晋升获得更多利益,二是责任心使然。但后者多半出现在老员工身上,90后享乐族已不适用。目前我们企业内绩效有考虑个人业绩,但差别几乎可忽略不计,只是中层和普通员工之间差别大,因此一旦晋升无望,或者没有晋升想法,那么混日子是很常见的现象。所谓能干的人累死,不干的人闲死,国企的运营效率低下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分析了团队合作的机制。他的整个理论体系,是从“搭便车”这个概念奠基的。搭便车...
    依诺芝阅读 652评论 0 2
  • 第五项修炼,彼得·圣 (新世纪最新扩充修订版) 2009中文序 领导人就是占据权位而自动出现的;必须拥抱领导的“...
    际弋阅读 3,918评论 1 38
  • 他家境殷实,大哥结婚时家里出了50万的彩礼,现在他要结婚了,母亲却当着女友面说只能给8万。 看着女友他感到满心愧疚...
    NJ黑羽阅读 458评论 0 0
  • 不到五天,刷完20集90分钟的剧,以致于连着两天晚上没睡好,一直半梦半醒状态。到目前为止,让我有兴趣二刷的剧,我很...
    to小小羊提米阅读 173评论 0 0
  • 大学是个很能培养人的协作能力的地方,记得在从小学到高中,多数时候还是自己去处理许多东西。团队的合作多是小组那种讨...
    Proborn的写字馆阅读 89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