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高效写作业
番茄工作法是有名的管理办法,番茄工作法把工作时间划分为多个番茄时间,每个番茄时间包括25分钟的工作时间和5分钟的休息时间。
当然这个时间也不是固定的,让孩子使用番茄工作法的时候,应该让孩子去体验,逐步调整番茄时间,家长需要观察孩子的变化,家长需要多关注孩子在番茄时间内的表现,多听听孩子的反馈,多留意孩子写作业的效率和成果。找到最适合孩子的番茄时间。最佳番茄时间需要让孩子持续使用至少2星期。假如经常修改番茄时间,会破坏孩子写作业的节奏。
家长要告诉孩子,休息时间不是用于玩耍的,而是用于适当放松精神的,顺便解决必要的生理问题,如喝水、上厕所。如果休息时间太长,那重新进入学习状态就需要很长时间,结果适得其反。
五、合理安排假期
1.周末计划
家长跟孩子一起把这3类事情用思维导图分类整理好之后,就要用到“吃青蛙”法则了,即家长带着孩子从每一类中挑选孩子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这些事就是孩子必须优先完成的任务。
时间管理领域“吃青蛙”法则来自时间管理大师博恩·崔西,他认为:想做好时间管理,就要找出一天、一周、一年乃至一生当中最重要的3件事,它们就是必须吃掉的“3只青蛙”。
一天吃掉3只青蛙,周末两天就是6只青蛙,好后,孩子可以把所有事情填入周末待办清单,还一直需要看清单就知道该完成什么了。
通过上述操作,孩子的心态从被动转为主动,执行力就大大提升了。
2.假期计划
如何让孩子在假期里学习娱乐两不误呢?“点菜—吃菜”理论,把做计划当做“点菜”,把执行计划当做“吃菜”,来教孩子做假期规划。
家长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制作计划“菜单”,先列玩耍内容,列完后家长可以善意地提醒孩子也要把假期作业安排在计划里。
这样,收集表就写得满满当当了。孩子觉得自己可以跟家长一起规划自己的假期生活,就会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要想光盘行动,点的菜要“荤素搭配”,同时菜量要适中。如果不均衡,就很难实现光盘啦。
接着,我们就可以细分我们的计划,参考如下
孩子完成每天的任务后,可以在当天的计划表中做一些标记,给予自己即时反馈。完成的周计划直接涂成绿色,月计划表中的相应任务前画一个√。
这样,孩子每天完成任务后就等于在意识里种了一棵树,从每一天的积累,到每周的执行,最后到每个月总结式的呈现,这些积累出来的数据对孩子而言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可以让孩子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六、养成整理好习惯
家长可以通过收纳整理物品慢慢培养孩子合理安排事情的思维,从物品的取舍到任务的取舍,最后培养出孩子时间管理的思维。
收纳整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家长要让孩子从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地方入手,帮助孩子建立整理的思维。
轻松培养孩子的整理习惯,其实,我们只需要两个小工具——小背包和出门清单,上面的一连串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小清单,把需要带的东西列出来,然后让孩子自己整理,孩子整理完毕后,夸夸他,孩子被夸自信心剧增,下次出门也会更愿意收拾小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