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完成了上一周收集清单之后,现在已经习惯,脑子里想到什么事就会立刻打开奇妙清单把它添加进去。比如快到暑期了孩子买暑期的图书,比如这个月底车子要年审,等等之类的都会及时的添加到奇妙清单里面。
然后按照教练教的添加#情境的方法,把所有收集的事情都添加了一个情景后缀。可是执行到这里剩下的在该怎么细分,我又蒙圈了?
这个时候又回来去看搞定三里面的章节,组织整理的这一部分。有些道理,有些理念和方法不是你看了一遍就懂的,更不会去清晰的执行。
然后我又回到了书中的第六章从第一行开始看起。一开始就抛出了问题:“低效的系统消耗更多能量,这是电动机械的简单原理”。我本人就好似这部低效的机器,在有限时间里不断消耗着更多的精力,但又收获甚微。
一切皆有原因,原来只是感觉到自己没有什么条理性,想要变得有条理却发现做起来非常的困难。一直不知道如何去做,我有沉下心来在书中寻找方法。虽然教练也给了具体的指导步骤,但是所有的消化了意见还是要靠自己。书中讲了,人们普遍犯的一个大错——即以为“条理化”是一件需要去做的事。如果把缺乏掌控的解决办法简化为“条理化”这一条非但没有击中要害,反而可能南辕北辙造成更大的压力。如果你还没有抓住问题,就想解决它,只会举步维艰。如果你还没有想清楚每样东西的意义,就想把它归类,也违背了大脑的运转规律。
读到这里的时,我的心理压力稍微减轻了一点,原来我也犯了一个普遍错误。这个错误的难点,就在于要把物品的意义跟他的放置地点相匹配,如果理解了这一点,那么就可以把自己的世界打理的井然有序。
而书中作者对调理这个词的定义:只要有什么东西没有放在该放的地方,不能在你需要的时候马上找到他,你就不够有条理。调理的定义也适用于项目、事物和工程,不过对他们来说放在“合适的地方”也许更加概念化、场景话,而不是只具体的空间位置。
那么这里就是对应着我们的奇妙清单里+#情境的意义。因为我们把所有自己要做的事对应一个存放的位置——即“合适的地方”。
理解了这一点突然想到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接着看下一章“意义先于调理”。顿时心里又舒坦了不少,难道这是在安慰我的吗?因为他告诉我“在你还没有搞清楚事物的意义前就想让他们条理化,结果一定会让你大失所望”。而我正是这样的。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功,要先理解意义在哪?
书中有一句话提醒了我:好的模型来告诉人们怎样、为什么收纳和区分“哪些”材料,目的是什么?因此,处理日常繁琐的事,需要用复杂的系统。而在使用这套复杂的系统之前,一定要明确事物对你的意义,然后再把它纳入同类事务。
后面就是关于镜头系统的分类的一些项目,我的介绍。然后我的消化理解这周就到理解意义的这个场面。
磨刀花了太长的时间。因为原来的我就是一把生锈的低效率的刀🤔。要磨掉身上的锈迹就需要从更深的思想层面去清除那些阻碍。
精英2.0班第六组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