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学习情境是原田老师的三年级教室里的一个孩子上学途中在路边发现了一棵蒲公英激发了孩子的探究欲望和话题,于是一起种植蒲公英,发现蒲公英顽强的生命力。学生用诗用文章表达自己的感动,画蒲公英的写生画,并观察、记录它的成长。
这样的教室就是这本书所介绍的“润泽的教室”,老师和学生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每个人的存在都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不要老师去组织去讲解,学生主动地战胜学习上的挫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们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思维能力自觉提高。这样的学习才是书中所说的“学习”的本质。
那我的语文课堂中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学习呢?因为我没有“交响乐团”式的教学,没有把学生和教科书、学生与学生连接起来而展开教学。没有倾听“异向交往”的话语,而耐心地倾听“异向交往”的话语能使教学中的交往丰富而深刻地展开。无论什么样的学生的发言或行动,都有他自身的“逻辑世界”,我们要善于倾听“异向交往”,这样的教室里的交往就能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相反,如果教师对不同思路的话语不敏感,慢慢的,孩子们就不愿意交往,课堂上就会变得没有生机。因此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洞察其差异之间相互学习是开展“交响乐团”式教学的关键。
我想我今后的语文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地促进学生、老师之间的交往,开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