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的人生中,同一屋檐下生活的最久的人除了父母就是我的大学室友了,虽然我们曾经玩笑过谁谁以后结婚我们可不出份子钱,要专车接我们去参加婚礼,要请我们喝最好的喜酒之类的,我们中谁会成为职场女强人,然后包养小鲜肉,谁会成为糟糠妻每天围着老公孩子团团转,但是如今的我们却是连一句节日问候也没有了,曾经畅谈的种种如今只能化为嘴角的一抹笑意。
如今的我们像所有过来人说的那般离散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前往了不同的方向,日后能否再次相遇,全看缘分是否足够了。
如何来形容我们之间的关系呢,嗯,大概就是可以在一起分享美食和八卦,分享彼此喜欢的剧和电影或者小说,大家可以娱乐在一起,不亲近,有距离,但是单论住在一起的话,还算是蛮舒适,我们之间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宫斗剧,也不会孤立谁,会有摩擦矛盾,但都刚刚好,四年相处下来和谐一词很足够来形容我们的宿舍氛围,我们似乎都达成了一致的默契,我们是很好的室友,但是无法成为朋友。
其实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大家都相处了那么久还是无法成为朋友,因为交朋友这件事可不是时间长久来说的算的,它是一个概率事件,就像有些人初次相见就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然后很快就可以成为知己好友,但是大部分的人会在相处之后结合自身的感觉来判断这个人与自己是否契合,我们的大学室友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差距本来就有,而且因为彼此性格、爱好、需求的差异,大家一般会有不同的大学生活,都不会局限于一个宿舍或班级里,会是在整个大学范围内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平常也是各忙各的,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外,很多人在升入大学前大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社交圈子,像是以前的同乡的青梅竹马啊,高中同学啊,大多数人的交友体系已经成熟,大家都有一套自己的择友标准,不是说咱们今天在一起分享了个资源,一起吃了顿饭,就是朋友了,对我来说大学时期的同学更像是一种彼此互利互惠的关系。我们虽然是住在同一屋檐下,但是心与心的距离却再难靠近1cm。
四年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中间发生的很多事情现在想想很多细节也可以记得清楚,但是再过几年的话一定会变得模糊,再难重拾。但是有两幕我一定不会忘记,一幕是我刚刚进入寝室的时候,然后挺生涩的同室友们打招呼,那时候宿舍的人还没有来全,除了我就是另外的三个女生,一是个子高高瘦瘦的长得很漂亮的老三,一个是在讲电话的看着很小巧可爱的老五,还有一个是看着有点凶但最后相处才发现非常有趣的老二,还有一幕自然就是毕业离开寝室的时候,我是最后走的人,然后一个个的送别了我的室友们,那天的我们看着都很平常,就像是在放暑假,潜意识里甚至觉得,我们很快就会再见面,真的走的时候吧,没啥感觉,但是就在离开后的某一天,突然想到,我们好像再难相见了,多多少少会有不舍吧,毕竟曾经对于彼此的陪伴,宿舍里的欢声笑语,是真实存在过的,珍贵的回忆。
我其实并不为大学室友们毕业后关系变淡,甚至不再联系而感到很无奈或者很伤心,因为人的感情呢是双向付出的,如果连你都无力去维持,觉得没有必要,更没有资格去要求别人。
分别以后顺其自然的给予彼此最真挚的祝福也就足够了。
要知道“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