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不爱宝石的女人吗?一定是有的。但也一定有更多的女人喜爱宝石。
自从尝试画出第一颗宝石后,我上网搜集了各种各样的漂亮宝石,看着这一大堆让人眼花缭乱的各色宝石,像个一夜暴富的乞丐,手忙脚乱得不知从哪颗下手才好。幸好我是穷苦人家长大的,深知“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的道理,便像个守财奴一样把那些精美奢华的宝石先妥妥地存放起来,捡出一颗最简单的红宝石来画。
我知道炫富的行为不好,可是这就像有了好事不分享出去就很难受一样,实在忍不住啊!眼角眉梢都往外冒。
画完第一颗红宝石,我一刻没耽误,忙不迭地向女儿显摆。女儿大惊道:“天哪!你画的?要命啊!”
女儿的赞美总是这么粗暴又独特,却让人无比受用。记得我画出第一片橘子后,女儿大赞道:“妈妈呀!你这是要上天吗?”
我不禁有些飘飘然,手一点就发到了闺蜜群。这下坏了。我早该知道,喜欢宝石的女人一定比不喜欢宝石的女人多啊!
那就画吧——我爱宝石,我更爱她们呀!我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人和事上。
然而,我没想到的是,画完了红、蓝、绿三颗形状完全相同的宝石后(更精美的宝石我还不会画呢),我竟然对宝石生出了一丝厌倦。突然发现其实我也并没有那么爱宝石,今天画的这颗闪亮黄宝石怕是一段时期内最后一颗了。什么“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话也不知绑架了多少消费它的男人和女人。
忽想起这些年来积的那些“金银细软”,它们寂寞地躺在箱底。只有女儿偶尔心血来潮时,打开来摆弄一番,然后复归寂寞。很多年了都不曾与它们肌肤相亲。不管它们多么精美华贵,给人的感觉总归是冰冷的、坚硬的,甚而还会硌于手腕,令人不适。
所以,相较于宝石的冰凉坚硬,我更爱美食的贴心暖胃。
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汪曾祺《人间滋味》的第一章节便是——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
书中还说:“吃喝门道,贵在讲究。”“厨者之作料,如妇人之衣服首饰也。虽有天姿,虽善涂抹,而敝衣褴褛,西子亦难以为容。——袁枚”
过去物质匮乏,没办法讲究饮食,姑且将就。而今再不必为吃喝发愁,饮食上苟且,便似乎说不过去。
人活着并非为了吃饭,但吃好饭一定可以更好地活着。关乎健康自不必说,既然活着总要有点兴致。我相信,凡认真对待饮食之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也必是活得有趣味的人。
这里说的认真对待,自然不是指大鱼大肉亦或山珍海味,而是营养均衡,心怀乐趣,怡然其中。《人间滋味》中提到的食材也大多是普通的寻常之物,譬如萝卜、干丝、马铃薯,譬如野菜、豆腐、韭菜花,但经汪曾祺老先生辅以作料,投以匠心,加以兴味地烹制一番后,无一不成为人间至味。
他讲起那些人间滋味来,不急不缓,如数家珍,素朴温和,兴味盎然。平实中透着一股子掩不住的喜悦,和说不完道不尽的至味清欢。铁凝说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谁说不是呢?
早些年间,我曾学艺于《温情煮意》。如今书中的菜品大多不记得了,然作者于烹饪中的暖意和趣味仍然记忆犹新,一如这个充满温度的书名。
遗憾的是,纵我对烹饪有凌云之志,奈何天分太低,出道多年也只会做些家常饭菜。倒是很接地气,却难登大雅之堂。为此曾下决心,待宝剑归鞘之日,必上烹饪学堂。潜心学艺,不成不归。
欣慰的是,每一位笨妈妈都有一个手巧的孩子。女儿小试牛刀后,厨艺很快甩下我几条街,我多年的功力转瞬成灰。
她做的奥尔良烤翅金黄酥软,香气逼人,品尝后顿时生出此生何求的心满意足。芝士焗红薯,金灿灿,香喷喷,让朴实无华的红薯来了个华丽丽的转身。
她巧手做的玫瑰花卷,玲珑婉转,不可方物,直令人不忍下口。还有那晶莹剔透的水晶粽、温润可爱的小芋圆,让人看了就心生欢喜,感觉生活如此美好。
我常常想,平凡如我们,或许终其一生也难取得什么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如果把生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滋有味,过得喜悦平和,谁说不是一种成就一种幸福呢?
2018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