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月份开始,我基本上算是从石家庄来到了郑州,同时也从之前工作两年的学校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很多人认为一个三本毕业的学生,怎么可能会教高中?但是我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认为自己就是可以教高中。毕业之后找工作也是以这个方向为主,在之前工作的那个学校,经过两年的磨练,课本从高一到高三,从必修到选修都完整的熟练了一遍。
八月份来到这个学校之后,开始向下一个台阶前进。
刚来这个学校的时候,学校并没有马上让所有老师上马,而是给老师在暑期期间一个系统的培训时间。这个暑期的培训主要是以上好课堂上的课,熟悉课本为主。(这里面我想吐一个槽,虽然说整体上学校各个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唯一不足的,特别是对于刚毕业的老师,或者说工作意念两年的老师,或者是在课堂管理上,并不是特别擅长的老师来说。他们往往最不缺乏的不是课堂上的知识,而往往缺乏的是一些课堂管理,如何整体把握课堂上的局面?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够回答学生不仅知识上和各种学生刁难的问题?以及如何在课堂上和课下和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而这些都是老师要学习的。好像是,不论去哪个学校?基本上关于德育管理课的是课堂管理来说,学校并没有能够做到系系统性的教给大家。)在暑期培训期间,学校做的很正规,首先是让老教师按学科分成若干组。每个老师在自己的学科组内带领多名学生,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面,每天听课评课每个新老师。同时每天又给新老师准备了一个大礼包,就是把所有的人的名字都写在一个纸上,然后放在一个密封的箱子里去抽,如果抽到谁就意味着谁中奖了。如果说这个老师中奖之后,那么就要排好序,在每天的早上讲出新可给100多号老师和我们的师父听。其实这个对于新老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锻炼,同时也是考验这些日子,师父们和‘学生’们能不能正规的去把每堂课每天安排的听课评课任务做好?
这半个月中也充分让我感觉到了,我之前非常正确的话,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并不是说你交了几年,然后你的可你整体上你的课堂都会做特别好,只是比刚毕业的老师来说,会相对熟练和自然一些,并不是能够配得上优秀二字。
等到十月份的时候,学校向全校发出通知,说让刚毕业的老师以及毕业两年以内没有师父的老师要统一去安排师父。当然了,这个过程中,师父和学生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去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很幸运我被分配到了我们学校,在这个学校时间特别悠久,而且是享誉学校特别有名的老师,做我的师父。自从谢了班主任,整体上事情就少了很多,然后从十月中旬以后一直到临考试前,每天都坚持去听历史课,在这个过程中,听课最多的当然是听我师父的课。整体来说,毕业两三年和从教十五六年来说,差距还是非常大的,而且我师傅整体上虽然说是个女人,但是是一个特别要强的女强人。而且各方面对自己要求的特别严格,如果让我的话去形容她,就是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确实是,也听到很多老师说基本上每次拿奖第一都是她的。
但是跟着她也有一点小小的遗憾,一方面这个遗憾是因为她在高三年级,我在高二年级,我在教学楼,她在西教学楼。双方距离比较远,所以整体上交流起来不是特别方便。嗯,在我看来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是一个女的,我是一个男的,我没办法像一个男老师一样,我们两个人能够坐在一块,时间长了,能够称兄道弟,但是对于一个女老师来说,而且是比我年龄大十几岁的老师。我心里除了尊敬,还是尊敬,无比的尊敬。
下面就是谈一谈,我现在对自己整个课堂长,各方面能够出现显而易见的,或者是我自己对我的课堂整体上的设计和安排。
首先第一环节就是备课,对于我来说,备课基本上能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流程,首先备课第一要做的就是把课本通读三遍,当然,这个通读并不是说简单的浏览一遍,而是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要看到这个过程中,第一遍可能是了,但是第二遍,第三遍之后要知道整体上这个课本的设计是怎么回事?而且在看课本的过程中,对自己有疑问的感觉,重要的都要画下来。有疑问的,当然要上网上自己去查一遍。接着第二个环节就是去把教师用书,自己买了一本与课本相配套的教师用书,把教师用书看上一遍。看教师用书看的是什么呢?看教师用书,就是看的是国家和教育部方面,对于本节课是怎么规定的?立意是什么?重难点在哪里?教师用书,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就是他会把需要补充的重点内容以及需要拓展的知识都会写在后面,这个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在这种情况下,我的课程就开始进行设计,这个设计只是一个粗略的设计,基本上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也做到了,整体上要传递给学生什么东西,这个课要分成几个步骤去讲,重难点在哪里?哪个环节需要略过?哪个环节需要着重的给大家认真地讲清楚?做完第二个环节,进入第三个环节,第三个环节就是把我关于这堂课里面相关的一些辅导资料也看一下,这个辅导资料一方面是发的是教学辅导资料,同时也要看一看相应的其他版本,关于这节课的内容。到了这个环节,基本上是对课本整体设计内容的一些补充和调整。然后基于第三环节,把前面所设计和看到的内容继续进行归纳和整理,以及编排和设计。其实到这个环节的时候,整个课堂已经呈现的非常清楚了,只要带上课本,顺着课本就能够知道什么东西,该讲讲到多大程度,已经在脑海中完整地呈现出来了。接下来做的是地势环节,地势环节做的主要内容是对教学辅助的内容,这个内容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设计,不应该叫一个崭新的设计,应该是一个飞跃的进步,因为我之前工作的两年很少去板书。第四环节要做的就是把之前准备好的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其实这个时候通过板书设计出来,的内容已经整体上比之前更加的抽丝剥茧了,变得更加的整洁和简略了。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通过板书的形式,把整堂课深入浅出的给完整的掌握住。这一点还好,不论是我买的教师用书以及教学辅导资料,上面都有一个板书的设计,我这样就可以依据此进行修正,从而找到一个适合学生用和便于记忆和理解的本书。当然,进入第五个环节,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之前整体上设计出来了,然于胸的东西自己给自己完整性的讲出来,形成一个逐字稿。血族志高有一颗什么好处呢?能够自己整体上把握住自己哪些话用什么词该怎么说?因为给学生讲话的过程中不仅要求精炼,更要求通俗,同时也要求专业化,而且在说话的过程中也通过自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因为自己在课堂上说的每句话,学生都能够听到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在学习大人说话的语言。
其实每一堂课都是一个小规模的演讲,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更是老师对自己的要求,要整体上把控全局,同时也要知道整堂课45分钟,该怎么从第一分钟一直到第四十五分钟如何安排。每堂课45分钟,每分钟该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手势?如何跟学生进行互动?等等,这些内容都是要进行编排的。其实这样下来的话,完整的一堂课,充分备课下来至少需要半天到一天的时间。然而,现实根本并不会给老师那么多时间,老师只能够趁着自己空余的时间多备课,同时也只能让自己多加班,才能把课备足备充分。对于我来说,整堂课要做的并不仅仅是从第一个环节到第五个环节的设计,更重要的是,我还要把一堂课如说完整的掌握熟练自己,至少需要给自己讲上三遍,而且是这个课,不论自己之前讲过还是没讲过。因为知识在不断更新,理念在不断更新,每天发生的事情也不断在更新,同时我自己自身的特点也是,如果讲不够三遍,再去上课的话,有时候会出现卡壳的现象。那么这样的话,这堂课呈现出来的整体上的美感就会下降很多,质量也会低很多。
学的东西很多,做的东西也需要很多,都需要自己一步步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