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题目,现在的孩子可能认为是捅了娄子,因为现在马蜂貌似不多见了,更不要说马蜂窝了。但在儿时,这东西却着实惹人嫌:去打枣,树上有马蜂窝;去掏麻雀,屋檐下有马蜂窝;更有甚者,走路或玩耍时,也会平白无故地被蜇一下。我们对他恨之入骨,一般见了马蜂窝,一定要想法设法地把它弄下来。
一次去打枣,开始我们还仔细看了看,没见着马蜂窝,就放心大胆的干起来。边打边吃,最后还剩不少,每人兜里都塞得鼓囊囊的。就在我们决定要结束战斗的时候,我的脚感觉被扎了一下,以为是枣树上的刺,正要弯腰去拔,却看见一只大马蜂飞走了,原来是一个很小的马蜂窝,不小心被我们打掉了……我就抓紧时间挤,想把里面的毒液挤出来,但我的工作效率明显没有毒性发作的的速度快,刚刚挤出一点儿的时候,脚心已经突出来很高,脚面也已经肿到脚踝处。几个人轮番把我背回家,被老爸一顿训斥,我竟然还让老爸吃枣,现在想想真的是无敌了。这个马蜂估计毒性不很大,种到脚踝的位置就结束了,过了两天就慢慢消肿了,当然也摸了不少东西,什么砸碎的仙人掌,马齿苋,清凉油等等。
这次是马蜂对我毁坏它的家园比较小的惩戒,只能算是一次小小的警告。但我却没有把它放在心上。
如果说第一次挨蛰是因为馋,还有情可原。第二次却纯粹是因为调皮捣蛋,故意去捅马蜂窝。自然,相比第一次的警告,第二次被蛰得是面目全非,无脸见人。
当时应该是放暑假,和母亲从地里回来,路过二强家的时候,看见好几个人在那玩,看他们鬼鬼祟祟的样子就知道他们没干好事,其实我也没干过什么好事,就告诉母亲要去玩。看我过来了,他们指着一个树洞说,那里面有一窝很大的马蜂,跟咱们平常见到的不一样,找到了一根长竹竿却没人敢捅。听到他们说和平常的马蜂不一样,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听到没人敢捅,激起了我的好胜心,(哈哈,这会看来我是装逼,等会儿再看就是逗逼)。我拿起竹竿直接就捅到那个树洞里,但没见有马蜂。就问他们怎么没有,他们说明明看见有马蜂飞进去的。我又把竹竿在树洞里搅动,这时,马蜂果然开始出来了。它们在洞口团成了一个很大的团,但却不会掉下来。我们都高兴的大喊,一大蛋,一大蛋(蛋,就是“团”的意思)。我还在那搅动竹竿,越来越多的马蜂出来了,那个团也越来越大。也许是兴奋地过了头,我们一个个在那指手画脚,却忘了马蜂是会蛰人的。突然那个“团”炸开了,我们吓得赶快趴下,但无奈罪孽深重,我头上被狠狠来了几下,其他人却都幸免于难。
不知道是因为多被蛰了几下,还是因为马蜂毒性太强,还没来得及挤毒液,头就快速肿了起来。从那到家100多米的距离,到家眼睛就已经睁不开了,最后一直肿到胸口。把家人吓坏了,用了很多方法,历时近一周才慢慢消去。看到我当时的样子,其他几个小伙伴吓坏了,一是怕我会怎么样,二是害怕回家挨揍。其实我们基本上都被蛰过,只是我这次很严重罢了。其中一个小伙伴联合其他人,在我被蛰的当天晚上,一把火把那个马蜂窝给点了。见识了它们的厉害,也算是为民除害吧,哈哈。
还有一次,邻居家屋檐下有一个很大的马蜂窝,有锅盖那么大,上面密密麻麻的趴满了马蜂,不是很大的那种。看着满院子乱飞的马蜂,邻居很着急,想把马蜂窝弄掉,但又没人敢,反正我是不敢了。最后忘了是谁了,顶着一床被子,拿着根竹竿,很勇敢的去了。只见他揭开被子一角,对准马蜂窝的根部,只一下,马蜂窝就“嘭”的一声掉下来了。但是很不幸,马蜂窝掉下来滚到了被子覆盖的位置,上面的马蜂一哄而散,向上飞,有被子罩着飞不出去就急眼了,逮哪儿蛰哪儿,这伙计可被玩坏了,疼得扔掉被子就往屋里跑……好在马蜂小,毒性不大,只是起了几个小疙瘩。
儿时捅马蜂窝的经历想必大家都有经历,也许或轻或重的都被蛰过,儿时的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呢?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