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瑾初时
01
今天上午一个朋友在群里晒了他们公司即将上市的一款产品——智能雾霾口罩。
她发了两个小视频,来亲自证明这款口罩的密封性有多好,体验如何。朋友是个漂亮妹子。她在视频里的样子却让我觉得别扭。巴掌大的脸上罩着一个大大的,呃,可以说是小机器一样的东西让我觉得,十分的不美丽。
其实这款产品他们设计的蛮好看,线条流畅,颜色也配的很舒服。甚至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去控制。可这产品总让我觉得害怕。
02
雾霾的“流行”使得随之发展了一系列的设计衍生品。仅雾霾口罩一类,就有很多种类:带滤芯不带滤芯的,覆盖式折叠式的,头带式耳带式。。。人类都是很聪明的,可以想出各种各样的设计来让我们隔离雾霾。所以现在,我们带上了大大的防雾霾口罩。再过些年,如果环境还在恶化,我们可能会在身体外面套上防护衣。再过些年,我们可能干脆把头全部罩起来,以便于防雾霾防辐射,放各种各样可能会发生的东西。对,然后我们就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外星人的样子(只不过我们依然生活在地球上)。
可怕吗?不可怕,因为你会习惯。不信你想想,由于空气不好,人们发明了空气净化器;水质不健康,有了净化水的装置。还有各种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发展的衍生品。我们现在也都用的挺好了,是不是?人类改变环境,环境便不知不觉改变人。
03
前几年一部纪录片大火,它叫《穹顶之下》,先不谈这个片子的对错与否。它至少完成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它把雾霾,甚至是整个环境的问题都翻了出来,提醒人们,正视它。一时间各大媒体都嗨了起来,开始了病毒式的转发。而在我所在专业的角度,也受到了多少的影响——那年很多人做的设计,都是环保类的设计。但是就像娱乐新闻一样。大风刮过就过了,众人各做各的,媒体去盯着新的热门话题,百姓去追着新的八卦。一切都过去了。只有那些一直在研究环境问题的人还在继续着。然后环境呢?谁还在管它?
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
我只是不想这么活。
小时候是在农村的姥姥家长大的。那时候姥姥家门前种着许多树,风起了,吹着树叶唰唰响,却并不吵人,反而伴着“唰唰”声睡的香甜。现在想来,这可能就是当时的白噪音了吧。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总是会找到很多玩意儿,在草丛里捕到的螳螂,我可以静静的玩一天,偶尔找一只蚂蚁,弄死了喂给螳螂。我可以清楚的看到他是怎么张开他的嘴一点一点的把蚂蚁吞进去。有时候跑到外面一个小溪边,蹲在那里看水哗哗溜过去,然后丢进去一根草,看着它能跟着水流到多远。折一只小纸船小心翼翼的放进去,希望着它能漂进海里,然后被陌生人捡到,想象这奇妙的缘分。虽然纸船总是会还没走多远就吸足了水沉到了底下。小时候看《还珠格格》觉得洗个花瓣澡美极了,就跑到外面摘了一堆野花回来,把花瓣都扯下来,晒干,幻想着自己能天才的做出特别好闻的花瓣香包。
后来出去上学,从小长大的地方变成了一年回几次。每一次我都害怕看到它的变化。
门前的树早就砍掉了,盖上了更多的房子;
长着野草的地方早就没了,抹上了水泥;
我童年“思考人生”的小溪早已干枯,只剩下流过水的坑洼,以及上面大量的垃圾。
我是很想哭一哭的,很想说句对不起的。跟谁说呢?跟树吗?对不起让你被砍掉了。跟草吗?对不起让你被盖上水泥了。跟小溪吗?对不起太多的垃圾让你消失了。
跟谁说?跟我的童年吗?对不起,你记忆里的地方没有了。
我特别想赚很多很多的钱,然后把那个农村买下来。什么开发商,什么大工厂,对不起,谁也别给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