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红红的对联在门前笑逐颜开的时候,除旧迎新的活动已经进入了高潮。
腊月二十三,人们在大街小巷排队买火烧的盛况惊艳了悄然而至的小年,于是乎在第二天家庭主妇们的“劳动节”隆重开启,并且一连数天。一边是窗帘、被罩、沙发垫、床单在洗衣机里的欢歌笑语,另一边厨房内磨刀刷筷子的声音此起彼伏,锅碗瓢盆在洗洁剂的作用下光洁如新,下一个节目就是各个房间里的大扫除,墙壁、地板、门窗;电视机、空调、茶几……该拖的拖,该擦的擦,生怕留下一个灰尘,任何一件物品,任何一个角落,都要让它欢欢喜喜过大年。
东市买衣服,西市买蔬菜,南市买水果,北市买猪肉,集市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吆喝声、还价声不绝于耳。猪肉在我们这里又称“大肉”,可能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它一直都是肉类中的重头戏,看,肉架子上满满当当地悬挂着一扇又一扇的猪肉,很快它们就要移居到每家每户。前些年经常见到人家窗檐下用粗壮的绳子吊着的猪臀尖,臀尖的大小好像成了主人家经济实力的象征似的。那时候在农村冰箱还没有普及,因为割的肉太多,吃不完就放臭了,等到正月初八、初九待完客,再把它们切成薄片,大火爆炒,半锅肉,半锅油,村子里到处弥漫着带着异味的肉香。饺子馅又酸又馊,小孩子们咬一口就吐了出来,家里人却舍不得倒掉,再拌上一些切得碎糊糊的葱、蒜苗,淋上些许小磨香油,包成死面包子吃,那特殊的味道久久地留在了记忆中。
一次次的满载而归,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被运回了家。新一轮的清洗又拉开了序幕,剥葱、择蒜苗,刮莲菜,削萝卜,细细冲洗鸡鸭鱼肉,瞪大眼睛择净上面残留的绒毛;把猪大肠用细长的竹棍翻过来,撒上盐反复揉搓,洗上个四五遍儿。等把猪肉、猪蹄、猪杂碎、鸡、鸭、千张之类的食材分批放进翻滚着的卤汤里的时候,鱼、丸子、莲菜已经在油锅里舞蹈完毕被捞起,卤味和炸菜的香味交织在一起,米酒的浓香此时也应景似的飘了过来。很快冰箱里满得连一个汤圆都塞不进去。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和“健康饮食”的理念深入人心,那种平时省吃俭用、春节前暴吃暴喝的现象已经基本扭转。荤素搭配、有滋有味的家常生活使节日的大鱼大肉失去了诱惑力。相反,那些开胃的小菜却大受欢迎。我家餐桌上的尖椒炒韭菜、西芹百合年年春节都被一扫而光。已经过了物质匮乏的岁月,但是人们依然喜欢多备一些年货,“年年有余”,“长长久久”大概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和美好的希冀。表姐从北京给我的父母带回来九条金鱼,这份礼物让母亲很是高兴,忍不住与我们分享它美好的寓意。
吃过午饭,很多家庭开始包饺子,与往年不同的是我们早在几天前就包好了饺子冻在冰箱里,所以有充足的时间给长辈们打打电话拜年、刷刷朋友圈什么的。
晚饭后到处是火树银花,满天的花朵流光溢彩,再没有哪一个节日能像春节这样让千家万户不约而同地齐心筹备,举国同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