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慵懒的日常
——我的奥林巴斯LT zoom相机
我是个平常的凡人,所以,平日里的常态,便是我的日常。
既是“日常”,便很少有跌宕起伏、大江大河;也很少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寻找远方的诗和原野。在一个大到让人恐慌、一切都有可能随时失控的都市,日常总是被忙碌、奔波、辛苦和快速流转所占据,一不小心,甚至还没来得及看清楚时间的样子,时间,便已匆匆远离。
所以,我习惯了把相机带在身边,习惯了随时按下快门,在底片上留下只属于我的私人影像。绝大多数的画面,亦是日常记录,没有高山大河,没有世外秘境。生命如河,来去如风,拍摄,如同对不断流失的画面,按下暂停键,让我有机会捕捉到速度,被快门凝结时带进美丽又慵懒的静止瞬间,于是银盐慢慢堆积,也被慢慢赋予了某种具体的景致。
既然相机要随时带在身边,那肯定不能又大又重,明明是对生活的“轻记录”,一不小心变成了“重体力活”,那拍照的心情和状态,肯定要大受影响。所以,除了专门的拍摄活动,我一般很少携带又大又重的专业单反和“炮镜”,随手把一台傻瓜机和两卷胶卷扔进包里,不管出门去干啥,出差、上班、遛弯儿、吃饭……没有肩上的负担,没有心理的压力,连所见所拍所想,仿佛都有了风轻云淡的感觉。
于是,那些或成像优异、或颜值爆表、或兼具颜值和成像之美的傻瓜机,就成了我包里的常客。
奥林巴斯是一个挺有个性的光学品牌,出过很多或叫好、或叫座、或叫好不叫座或叫座不叫好的产品,而我的器材观呢,对那种“叫好不叫座”的怪咖往往格外青睐(呃,好吧,我承认其实我是个“喜新不厌旧”的博爱分子,但是,为了装逼凸个性,我比较喜欢用些冷门怪咖器材,然后在旁观者满脸问号的表情中,默默享受装逼的快感)。于是,买了不少奇奇怪怪的傻瓜机,反正评价指标就三项:轻巧便携,成像优异,颜值爆表——如果颜值有特别的优势,成像尚可也行。
所以一不小心,我就在万能的淘宝上盯上了一台奥林巴斯的傻瓜相机,入眼动心,顺手就把它拿下了。一切功能倒是正常,但没有试机,网上的资料和样片很少,所以不好说成像怎么样。根据一直以来对奥林巴斯这个品牌的相机使用经验,它的成像,再差也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这机子的颜值,相当能打!
网上交流的时候,卖家并没有使用包括但不限于“真皮质感”、“金属朋克”等煽情的辞句,但是,从他发给我的相机照片看来,这机子实在是漂亮且个性十足。几十年前的东西,成色令人满意。紫红色的饰皮(没说真皮哦),闪闪发光的镀铬(没说全金属哦),看上去体积不大,但也没有常见的傻瓜机那种轻薄的塑料感。确认过成色和功能,下单,几天后,机子便到了我的手中。
实话实说,刚拿到机子的那一刻,还是略有失落感的。毕竟,饰皮和镀铬看上去质感满满分量十足,但拿到手里才感觉到,也是个260来克的塑料货,完全没有想象中的压手感。但是,是相机的错吗?肯定不是,是我想太多了而已。况且它的成色、造型、颜色搭配、设计感等等,确实没什么可挑剔的,装上电池(型号CR123a)后,机件反应迅速,变焦伸缩自如,功能刚刚的,更是令人欣喜。于是,略作简单清洁,装上柯达200度负片,我把它扔进了背包,和我一起行走在路上。
平心而论,这台奥林巴斯相机的成像,并没有给我太多惊喜。它在广角端(38mm)的光圈值为4.5,长焦端(105mm)的光圈更是只有8.9,所以,严重地制约了它的使用环境,若是光线不够充足,拍出来的东西要么肉感十足,要么糊掉,要么由于光圈太小导致曝光不足,迫冲后成像颗粒感明显——当然,有人玩胶片不就是追求这种难以名状的“颗粒感”么?怪不得它的闪光灯只要一开机就会自动伸出来,无法将其收回,原来,只要环境稍微有点挑战,它就不得不自动默认闪光补偿啊?
是不是这样我不是很清楚,倒是手里好几台奥林巴斯傻瓜机都有这个一开机闪光灯就自动伸出、不关机就无法收回的相关设计,所以也没有什么不习惯,拿着拍就是了。由于LT zoom确实颜值出众,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当然颇具吸睛效应。虽说算不上是顶级的、狂拽酷炫吊炸天的装逼神器,但是,每当我拿出这台机子来,拨动变焦钮构图的时候,随着变焦镜筒伸缩发出的“呲呲”声,总能吸引一个或几个旁观者,或冷眼旁观,或热情询问。不管懂不懂摄影、了不了解这台相机,大家比较公认的观点是一致的:这小傻瓜机,长得确实很漂亮,而且是很有个性的那种漂亮。所以,它很是陪伴了我一段时间,才在防潮箱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即便如此,我还是经常想起它,有时间总喜欢把它拿出来把玩一番。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在数码大潮挟裹之下,你依然喜欢玩胶片机、依然喜欢用胶片拍摄呢?会不会太慢、太麻烦?
我只能说:没什么理由,就是喜欢,就是爱玩,仅此而已。
其实,我只是喜欢用一些看上去很低效率的方式,来从容地、然而也是坚定地抵御这个处处讲究效率的年代给我们带来的冲击感,比如,用胶片拍片、用银盐堆积的方式,探索和刻画生命中只属于我的“庸常时刻”。拍摄于我而言,不算是“艺术”,生活,才是!所以,我喜欢以沉默而缓慢的形式,将底层的、生活化的、最本真的对生活的感知,留驻在影像上。没有喧泄,没有呐喊,没有愤世嫉俗,只有对社会、对自己的一种态度---如同影像上那些只在上下班路上出现的光与影,亦如所有只在我生命里出现的慵懒日常。
和每个人一样,我的心里,也有无数确定或者不确定的东西,那些积累的褪色回忆,那些或引以为傲或无法言说的经历,那些可能实现不了可能早已达成的心愿,还有那些看似毫不相干实则紧密相连的内心通道……没有人能看到时光隧道的全貌,亦无可能完全洞察内心所有的细节,即便是我们自己。而用胶片机拍摄,就是让我有机会用观察、思考、拍摄的方式,穿过日常的慵懒皮壳,去到静默如森林,深邃如大海的思想深处,捕捉那些飘浮着的光亮。我用时间、也用对生活的爱慢慢滋养它们,直到它们在时间和自己的缝隙间觉醒、长大成形,然后带着爱与眷恋从内心奔涌而出,去向远方的诗和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