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觉知的体验
(续)
“我有意识吗”这个问题和“有”这个回答,都是念头。因此,它们是心或觉知(或意识)的自我着色。在这两个念头之间,觉知并没有停止存在,相较于屏幕,相对而言,屏幕在电影的两个画面之间并没有停止存在。觉知的原初、本质性的、不可简化的本质被简单地揭示出来。它不再用心的活动来遮蔽自己,它赤裸裸地站立着,仅仅知道它自己的觉知,这无条件的、纯粹的、不可分割的、无限觉知的本质——纯粹、不可分割和无限,是因为在它本身之中,除了它自己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使它自己着色、分裂或限制。作为不可分割者,只有一束意识之光存在。
以心的形式,觉知不可能知道它自己本质性的、不着色的状态,就像不可能通过有色镜头看到白色纸张一样。然而,在两个念头之间的停顿中,觉知“变成”了觉知本身。它认识到它自己,或者再次认识到一些它一直都知道的东西——或更确切地说,是它永恒知道的东西——但是,当它以客体化体验的形式给自己染色时,它似乎忘记了自己。
觉知永远都不会停止作为它自己本质性的、不可简化的“自我”而存在。只有当它用思考、感觉和感知的活动给自己染上颜色时,它才似乎变成了另一种东西——有限的心,从而遮蔽了它本质性的、无条件(或无制约)的本性。在两个念头或感知之间,只有觉知的体验,或觉知本身。因此,正是觉知在那永恒的停顿中认识了自己,或再次认识自己。没有其他实体存在。觉知的本质是觉知(或觉察、知晓),仅仅通过觉知,它就觉知了它自己。它天生就是自我觉知的。
所以,巴尔亚尼说:“通过我的上主,我认识了我的上主。”暗示着:上帝的无限存在被任何不同于祂的事物所认知,是终极的亵渎。(因为)这是假设了一个第二实体,一个远离上帝无限存在的自我,一个远离无限意识的有限意识。正如巴尔亚尼所说:“除了祂,没有人认识祂。”
***
觉知的原初和基本认知,是对其自身存在的认知,对其自身存在的意识。它对自己的认识,先于它对任何其他事物的认识。事实上,觉知不可能意识不到它自己,尽管当它以心的形式自我染色时,它对自己的觉知有时被遮蔽了,因此,(当认知自己时)它似乎在认知某种不同于它自身存在的东西。所有的心都升起于纯粹认知之中,是同一个永恒的、无限的、纯粹认知之光的自我染色。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我”都是同一个“我”,它作为所有表面独立的心而存在,在每一个心中自我修饰,但本质上都是同一个不可分割、自我觉知的存在。
“我是”的认知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闪耀,它持续贯穿于所有的体验之中,是同一个纯粹认知之光,折射入表面上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的心中。正如所有建筑中的空间都是同一个无限空间,似乎被分割成了具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的空间,认知也是如此,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闪耀的是同一个认知之光,只是因为通过无数身体的折射,才似乎被分割为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的心。
一旦我们忽略了自己的无限存在,从而相信并感觉到我们自己是短暂、有限的意识,那么,爱——对“我们与众生之一体性”的认知,就被遮蔽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有表面上独立的自我都渴望爱,超过其他一切。我们对爱的渴望来自于对我们共有存在的直觉。正是这份存在于所有表面独立自我心中的渴望,想要摆脱其独立性(或分离性),回归其本初的完整性或一体性。爱是对“存在之一体性”的体验。因此,爱是上帝在心中的存在。所以,大多数人认识到,爱是人生最圆满的意义和目的。
通过纯粹的觉知之体验或“我是”的认知,我们每个人的心都可以探究其自身的无限实相。觉知的体验或“我是”的认知是上帝在心中的签名。因此,对觉知的觉知,是入口,是方法,与此同时,也是心探寻绝对真理的目标。
因此,觉知的体验——心的本质,或“我是”的感觉——上帝在我们心中的存在,不仅是个人心中快乐或满足的基础,而且是社会和国家之间和平的终极源头。因此,在直接途径中,智慧之道和奉献之道,发现了它们的终极解决方案:它们融合,且变得不可区分。
***
觉知对其自身存在的认知,是最简单、最明显、亲密和普通的体验,是所有人都共有的。事实上,这不是“个人”所拥有的体验。觉知是所有体验中的体验因子。正是觉知拥有觉知的体验,也就是说,正是觉知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认知它自己。对我们自身存在的纯粹认知——它对我们心中的自己的认知,在心中作为“我是”或“我是有意识的”认知而闪耀,在我们的感受中,作为平静、快乐或爱而存在。
然而,由于这种对我们自身存在的认知没有客体化属性,所以,它不能被认知客体的心所记录。事实上,心的存在似乎遮蔽了它或阻止了它被认知,所以,它通常被无视或忽略了。
说心似乎遮蔽或阻止了我们对自己本质性的、不可简化之存在的认知,并不意味着心本身是一个具有遮蔽力量的实体。心之于觉知,就像图像之于屏幕:只是它的修饰(或变形)。正是屏幕本身采用了图像的形态,它似乎被遮住了。同样地,正是觉知本身,在其自身之中振动,采用了有限之心的形式,从心的角度来看,它后来似乎被遮蔽或丢失了。换言之,觉知似乎用自己的创造力遮蔽了自己。觉知似乎在它所采用的形式中迷失了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