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听闻梁文道在文化界的名气,但从未阅读过他的著作或看过他主持的节目。工作原因,在搜索饮食美食相关的作品时,搜到了梁文道的作品《味道》。
之前看过梁实秋的《雅舍谈吃》、汪曾祺的《美食人生》、蔡澜的《寻味:行路天下,吃情不减》,而《味道》与前面几位大家的作品相比,风格上有很大的区别。前几位大家更多的是描述自己对曾经吃过的美食的美好记忆、曾经觅得或是为了觅得美食的经历、描述美食的做法以及如何好吃等。而梁文道则是从另一个层面去对食物、对美食的传承、对“吃”这个行为进行更有深度的分析和思考,他从人类学的角度去探讨:人为什么吃、吃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吃的问题。
我想大多数文人、艺术家都是爱吃的,因为他们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美,甚至包括饮食的美,所以才有会苏轼、梁实秋、汪曾祺、梁文道关于美食的作品。不同的人对美食会有不同的执念,而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于“吃”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和见解。
一个一日三餐都不能温饱的人,只要果腹就是最大的幸福,无论食物其食材其味道如何。一个人可支配的金钱足够多了,才会有时间、有精力,主要是有余钱去在吃的上面寻找更多的味蕾刺激享受。而当一个人的精神已经从“吃”这件事上超脱之后,对于“吃”又回归到了只要能满足身体所需营养即可的境界。
平常人对于“吃”有太多的感情寄托,儿时的记忆、家乡的味道、时代的变迁、人情的冷暖,从一日三餐中,竟蕴藏着深厚的玄机。
梁文道的这套作品里面的文章每一篇都不是很长,一篇篇小小的短文里面,很多时候甚至都没有什么描述美食如何好吃的华丽辞藻。刚打开《味道》看了几篇文章之后,我甚至有一种错觉,这也能算美食散文?
梁文道出生于香港,小时在台北成长,大了定居香港,工作原因经常出国欧美、日本、东南亚,或穿梭于大陆的北上广。梁文道身为文化届的美食家,自然是品尝过不少各地美食,他并没有浓墨重彩地去描写各地美食如何好吃如此这般那般,而是去分析讲述各地美食的传承与变迁,从侧面去让你了解关于这些美食的一些故事。他的文字里,渗透着他曾经看过的书,曾经接受过的思想,曾经去过的地方,曾经领略的不同文化……
《味道》这套书,是梁文道关于“吃”的一些思考。
如果你想寻觅味蕾的刺激,看蔡澜;如果你想感受不同地方的饮食体验,看梁文道。
梁文道已在2008年皈依佛门,我想他对于“吃”这件事,也已经回归到只要能满足身体所需即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