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先生弟兄三个,上有一个大姐,他兄弟排行老二。A先生的家庭在农村中属于潜力股一类,兄弟多,吃饭的也多。俗话说的好半个小子跨拉猪,说的就是小伙子的能吃,家有三头猪,吃饭是个大问题。好在A先生的父母和大姐的努力下,吃饭不成问题,吃的虽然不好,但能管饱。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姐出嫁了。大哥也结了婚。虽然是孩子多,到了年龄,该结婚的还是要结婚。家里条件不好,有条件不好的办法。农村小伙子结婚娶媳妇,都是随行就市,风俗就是给女方财礼。A先生的父母也大度,给老大一套房,到了年龄双方满意就结婚,钱不够就借,孩子能结婚就行。老大结婚不到一年,就把他分出去,让他独自过日子,当然带走的还有它结婚借的债务,老大两口子也没意见,不然老二老三怎么办。
到了老二这儿,A先生的父亲也给他准备了一套房,两个人没意见,还是该结婚结婚,没钱就借,总之能把事办过去就行。结婚以后不到一年就把老二分出去,同时老二结婚时借的钱也归老二还,谁的账谁担着,因为下面还有老三。有老大的先例在那儿摆着,A先生两口子也说不出什么,欣然同意。
A先生的老婆,个子不是很高,长呼拉的脸,单眼皮,脑后绑着一条乌黑的大辫子,一直垂到腰部。
两个人终于可以过自己的小日子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虽然有账,但前途是光明的,好日子在向两人招手。老婆就和A商量,过几天回娘家,看能不能把结婚时要的财礼要回来,把账还上一部分,这样两人的日子也好过,以后的生活过得轻松惬意。
想法是很好的,一天的上午,A先生的老婆回了娘家。把分家的事和还账的事,给父母说了,同时问父母,看能不能把她结婚时收的财礼钱给她,让她把账先还一还,这样以后的日子会过的比较轻松。
像这种情况下,比较开明的父母,都会把孩子的财礼钱还给孩子。要财礼的目的,不就是为了给孩子先要上部分家底,婚后过日子,不至于一穷二白,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舒舒服服么。有的家长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有的家长就不是这样了,他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摇钱树,孩子养这么大容易吗?结果跟了别人,要点财礼是很正常的,不然自己的闺女还能白跟人家么。这也可以看做多年养闺女对自己的补偿。A先生老婆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人。
见父母说的在理,A先生的老婆也不再坚持。可回家的路上,就感觉好像有座大山压在自己的头上,使她走不动路,喘不过气,腰几乎被压弯,当然这是心理上的感觉。她回到自己的小家,有些失魂落魄。中午饭也不做,床上迷了一觉。怎么会睡的着,心里想的还是钱的事。她几乎要魔障了,疯掉了,债务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她年轻的心,柔弱的双肩,担不起那沉重的债务,她的心太小了,她要没有活路了。
为了赚钱,A先生在邻县打工,早晨去,晚上回。
在床上休息,也不知道有没有睡着。下午还的干活,头脑昏昏沉沉,迷迷糊糊,A先生的老婆还是到了地里。心里有事,怎么会干的下去。她感觉那债务,就像恶魔,就像索命鬼不停的在面前晃晃悠悠,她感觉自己要活不下去了。又想起父母的不支持,她感觉很孤独,感觉孤立无依。她的心凉透了,像冬天喝了凉水,从嘴巴凉到肠胃肚腹,瓦凉瓦凉的。身体几乎要结冰,从头冻到脚。她感觉身体里没有一丝的热呼劲。她想活的轻松点,她要到哪地方去。哪儿没有债务,没有压力,只有轻松光明和自由。
她笑了,她回到家里,拿起窗台上的农药,拧开盖,喝了两口,甜滋滋的,真好喝,她轻松了。
晚上,A先生回到家,他老婆躺在屋子中间的地面上,身子凉凉的,这回是真的凉透了。
她的命就值那要不回来的财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