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周末的清晨,阳光褪去了往日的暴烈,取而代之的是低垂厚重的铅云。闷热像无形的网,裹着潮湿的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在每一寸空间凝滞盘旋。
但休假的慵懒总能驱散烦躁。我蜷在藤编摇椅上,任由老式电风扇转出吱呀的节奏,冰镇绿豆汤在玻璃杯中泛起细碎的气泡。这是独属于夏日的慵懒时刻,无关天气,只关乎内心的惬意。突然,一声清脆的啼叫刺破凝滞的空气,我循声望去,发现是一只麻雀停在阳台的晾衣架上。
推开玻璃门的瞬间,裹挟着茉莉香的热浪扑面而来。远处的楼宇隐在蒸腾的暑气里,整个世界仿佛浸在朦胧的水雾中。这氤氲的景致,倒让我想起江南水乡的午后,那些藏在绿荫中的白墙黛瓦,是否也曾被这样一只小生灵探访?
眼前的麻雀歪着脑袋打量我,黑豆般的眼睛透着机灵。它灰褐色的羽毛蓬松柔软,腹部泛着淡淡的暖黄,尾羽在热浪中轻轻颤动。已经记不清多久没这样近距离观察过麻雀了,记忆中的它们总是在烈日下成群掠过,难得有这般安静独处的时刻。
正看得入神,楼下突然传来此起彼伏的喧闹声。我小心翼翼地探出头,生怕惊动了这位小客人。只见绿化带里聚集着十几只麻雀,它们围着不知谁掉落的半块西瓜,蹦蹦跳跳地忙碌着。有的警惕地观察四周,有的低头啄食鲜红的瓜瓤,偶尔还会为了争抢果肉发生小小的“争吵”,细碎的叫声在滚烫的空气中炸开。
再看阳台上的麻雀,它果然是个尽职尽责的“哨兵”,时而紧盯同伴,时而转头打量我。大概在疑惑,这个一动不动的“庞然大物”究竟是敌是友?它歪头思索的模样,像极了儿时书桌上那只陶瓷麻雀摆件。
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童年。那时住在老式平房,屋檐下常有麻雀筑巢。某个暴雨突至的午后,我发现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麻雀掉在院子里的水洼中。它惊恐地扑腾着翅膀,绒毛被雨水打湿,却始终飞不起来。我急忙用旧毛巾把它捧回屋,找了个小纸盒做临时的家。
父亲起初想将麻雀放生,可我执意要照顾它。那段日子,我每天顶着烈日捉蚂蚱,用滴管喂水,看着它从颤颤巍巍地学飞到能在院子里短距离滑翔。当它终于振翅飞向蓝天时,我在纸盒里留了张字条:“快点长大,带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此刻凝视着眼前的麻雀,恍惚间觉得它就是当年那只小生灵。或许它真的听懂了我的愿望,穿越岁月的长河,带着年少时的憧憬归来。只是它不知道,如今的我早已走过万水千山,却再也找不回那份单纯的期待。
“希望下次再见时,我还能记得最初的自己。”我轻声呢喃。话音未落,麻雀突然振翅而起,楼下的雀群也纷纷响应,化作一片褐色的云,消失在翻滚的云层下。
热浪依旧在涌,而我的心里却泛起了凉意。或许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每只偶然造访的小生灵,都是时光送来的温柔问候,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在成长的路上,还有那么多纯粹的美好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