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去日本,感受到日本百年企业的魅力,印象颇深。回来之后,一口气读完日本很多管理大师的书籍,对稻盛和夫的管理奇迹印象最深,但对他的很多管理哲学,在当时都是不甚了了,甚至不以为然。
比如“敬天爱人”,“始终以光明正大、谦虚之心对待工作”,这算什么管理学?这不是儒家的东西吗?
再比如这句:
要取得事业和人生持续的成功,有两个条件。第一你先要做一个好人,第二就是你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样就会实现自助人助天助,你自身的潜力可以充分发挥、你周围的人由衷地支持你,你的成功将不可阻挡。
这都是最简单的做人的道理,怎么会拿来作为管理经典,奉为圭臬呢?
当时非常认真地读完稻盛和夫的书,也非常认真地不以为然了一下。
直到今天,突然灵机一动,决定重新开始读起稻盛和夫。
读到“利他!凡是事事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事情总会出奇的顺利,内心也平静和充实”的时候,联想到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若有所悟。
当初确实是为了利他而做的这件事。看到无数写作者交了钱学习写作,期待跟平台产生链接,而平台不想做重,只愿意生产课本卖课程,不愿意当语文老师带学生,所以同为写作者的我,才愿意出来做这个看起来最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但是现在,明显感觉自己的利他做得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生存压力的压迫下。在自己活下来的前提下,依旧不能忘记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清澈而单纯的心灵才能感受到正能量,而自私的心看见的只是复杂、混沌。”
“眼睛可以眺望高空,双脚却必须踏在地上。梦想、愿望再大,现实却是每天必须做好单纯、甚至枯燥的工作。”
这恰好跟我前几天的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越理想越现实,越现实越理想,越是高蹈的理想,越要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我相信依旧会有人跟四年前的我一样,对这些大白话嗤之以鼻。
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越来越发现,我们最需要的无非就是回归常识,尊重规律。
要始终秉持一颗光明正大的心,大公无私的心,要始终保持内心的澄澈,一旦你的内心放在了利益上,你的行为立刻就会反映出来。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做到时刻惕励自省,并不容易。
比如凡事要做到极致,稻盛和夫有这样的表述:
“我拼命做眼前的工作,认真解决眼前的问题,但总见不到成果,见不到进展。”年轻朋友中有许多人可能这么想。但是我劝你们更加努力,“努力已达极限,比这更大的努力绝对不可能了。”如果努力达到这种程度,你或者会获得灵感,就像神给你的礼物一样;或者会出现承认你的努力、向你伸出援手的人。
我们把这句话称之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但只有“傻子”才会充满虔诚地信仰这句话,实践这句话,比如稻盛和夫,但正是这样的“信”,让他取得了奇迹,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他以一己之力,拯救了日航,创造了京瓷和KDDI。
稻盛和夫自己也说,“我的经营哲学没有任何高招和技巧,只是用心把我的思想传递给他人,到达思想与行为上的共鸣和认可。”
看起来他的中国师父是王阳明,知行合一。我们老祖宗的东西被日本人拿过去后,被实践到了极致。《大学》的“苟日新、日日新”,到了日本就是“日精进”。儒家的仁者爱人,到了日本就是极致的“敬天爱人”、“利他”。王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到了稻盛和夫,就是摒弃一切的技巧,“到达思想与行为上的共鸣和认可”。
但好像很可惜的是,我们老祖宗的这些智慧,现在很多时候都只是幌子,谁要这么干,就是傻子。
但在日本,就有这么一个傻子,稻盛和夫,老老实实地抱着利他之心,抱着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成功了。
很多人会说,那是在日本,中国没有这个环境。
但事实上,稻盛和夫所在的时代,战后的日本以选择聪明才辩型的人做领导为潮流,忽略了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导致政界、商界丑闻频发。
也正是基于此,他才主张领导者的选拔标准是德要高于才,也就是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他不仅如此说,还如此去做,价值观(知)实际行动(行)合一,并验证了这种成功的可能性。
而在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中国,也同样是弱肉强食,你不去抢,就没办法生存,哪里有什么利他的环境。但即便如此,也还是有一个马云出现,先利人再利己,创造了中国商业史的一个奇迹。
可见,自古而今,道理就是这个道理,信的人就会虔诚的去做,知行合一就能出现奇迹。
而大多数人依旧不信。利他?活都活不下去,利个毛线的他?大哥,先把你自个儿成全了吧!
所以有很多人不信,选择了做聪明人,不知、不行。也有很多人挂着利他的羊头,卖着沽名钓誉的狗肉,此之谓知行不合一。也还有很多人,一边嘲笑着利他的傻子,一边占着傻子的便宜——你不是利他么,快来利我啊。
只有极少数傻子选择了“信”。也只有极少人选择了信你的“信”。
稻盛和夫在《活法》里说:
究竟要选择两条路中的哪一条,当你犹豫彷徨时,我建议你远离自我利益,选择那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因为这是人生“本来应该”走的路。我们就是要选择这样愚直的、艰辛的生活方式。
他说,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
他说,点燃工作激情的火把。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所做之事的人。
专注、极致、热爱。
像一个信徒一样,去信。然后像一个疯子一样,去干。然后像一个圣人一样,去锤炼自己的人格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