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拍摄于1975年,是一部关于法国作家雨果的二女儿阿黛尔·雨果的传记片,扮演阿黛尔的伊莎贝尔·阿佳妮因此片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影片讲的是阿黛尔漂洋过海来到加拿大的Halifax,寻找自己昔日的爱人,英国军官阿尔伯特·宾森。阿黛尔找到宾森,希望和他结婚,被宾森拒绝,宾森借口说她父亲不会同意这门婚事。阿黛尔跟踪宾森,发现宾森已经另结新欢,新欢是一位法官的女儿,两人即将订婚。
阿黛尔试图挽回和宾森的感情,对父亲谎称宾森已经答应和她结婚,希望得到父亲的准许和资助。雨果寄给她700法郎,并表示同意她和宾森结婚。阿黛尔拿着父亲写给她的信,希望和宾森结婚,遭到宾森拒绝。
阿黛尔再次给父亲写信,谎称自己已经和宾森结婚,希望父亲登报声明并再寄给她300法郎办嫁妆。宾森的上级看到报上的声明,询问宾森。宾森解释自己并没有和阿黛尔结婚,并写信告诉雨果,他永远不会和阿黛尔结婚。雨果寄给阿黛尔600法郎,告诉她母亲病重,希望她尽快回家。
阿黛尔来到法官家里,揭露宾森是个赌博成性、滥情的男人,并谎称自己已经怀孕,使得宾森和法官女儿的婚事告吹。
阿黛尔秉持执念,继续留在Halifax,生活无以为继,精神慢慢走向失常。雨果再次寄给阿黛尔700法郎,催促她返回法国。
宾森为躲避阿黛尔,离开Halifax前往巴巴多斯海岛驻防,已经处于精神失常状态的阿黛尔跟随来到岛上。在那里,她昏倒在街头,被一位当地妇女施以援手,并写信通知了她的父亲雨果。
阿黛尔最终被这位妇女护送回法国,在一所康复医院里度过余生。
这部片子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阿黛尔病态的执着。她第一个疯狂的行为是独自漂洋过海,来到加拿大,寻找宾森。第二个疯狂的行为是欺骗父亲,谎称她已经和宾森结婚,让父亲登报声明。第三个疯狂的行为是对法官谎称她已经怀孕。第四个疯狂的行为是追随宾森去海岛,那时她已经真的疯了。此外,她还试图让魔术师给宾森催眠,让他向她求婚;她还付钱给宾森找妓女,以此证明,她可以给他完全的自由;她还向他表决心给他还赌债。
与阿黛尔的执迷相对应的是宾森的冷漠绝情。宾森对阿黛尔的痴情和执着,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感动。在阿黛尔的叙述中,他们在雨果举办的一次晚会上相识,宾森对阿黛尔展开追求,阿黛尔为了他和父亲好友的儿子解除了婚约,宾森曾经许诺要和她结婚。而当阿黛尔漂洋过海找到他的时候,宾森对她已经没有一点兴趣了,他只希望她快点离开Halifax。
这部片子给我印象较深的还有雨果对女儿的宽容和爱。雨果开始时是不同意阿黛尔和宾森在一起的,但因为女儿的坚持,最后表示同意他们结婚。女儿一次次向雨果索要生活费,雨果一次次寄给她,并再三规劝她回家。虽然知道女儿说谎,却没有半句指责,即使在自己流放、妻子病重的情况下,依然言辞切切,表示我们都很想念你,你如果选择回来,让你哥哥到利物浦去接你。
和父亲的宽容相比,阿黛尔对父亲的态度是反叛的。她对拥有这样一个有名的父亲,如鲠在喉,一心要摆脱父亲的光环,隐姓埋名。然而父亲的光环无处不在,最终能够得以保全她性命的,依然依托了父亲的声名。
这部影片看来看去,其实不是一部爱情片,而是一部讲述女性找寻自我,争取尊严与独立的片子。
阿黛尔的不甘,是在捍卫自己的尊严。她其实不见得有多么爱宾森,她更爱的是自己的尊严,她坚持的是对自己的爱,反抗的是宾森对自己尊严的践踏。她在自己编织的谎言里越走越远,越陷越深,最后掉进了疯狂的漩涡之中。
另一方面,她用这种病态的执着向父亲、向世人昭示,作为独立个体的我是独一无二的,是与众不同的。她用自己的生命狠狠地刷了一把存在感,让世人最终看到了她,不是因为父亲,而是因为她不同寻常的悲壮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