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课题,有幸去了一次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去年暑假虽说也去过一次,但那次其实是在访客区呆着,并没有进到园区里面。
这次去,从南1门进去,先是在门口等同伴等了半个小时,寒风中瑟瑟发抖。然后打印访客的牌子,没想到是上面还会写花名。哈哈哈,无崖子,天龙八部的剧情已经记不起多少了,只记得无崖子是逍遥派很厉害的一个人物。笑得很开心,然后里面的老师带我们进去。园区里真的挺空旷的,所以他们内部人员跟我们吐槽会议室太少,空间太小真的是很难理解。和一起去的公司相比,阿里的办公区域更加活泼,洋溢着青春的味道,一眼扫过去很少会看到白头发的人,基本都是三十岁,有一部分看上去甚至比我还年轻。
我们呆的地方是写代码的工程师区域,看懂他们电脑屏幕上花花绿绿的代码,还是比较羡慕的。要不是当时选了文科,现在很有可能就是一个码农了。感觉写代码是意见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无数次地排错,最后成功运行,别提有多开心了。但现在自己搞得东西,虽说也是存在一个大致的标准,但很多时候都是很难评判成果的好坏。所以做着做着就会开始怀疑自己,到底对不对,到底有没有意义。但是,也可能是我对写代码的认识不够深吧,写代码可能也是一项很苦逼的工作。不过听到很多程序员吐槽,写课题比写代码难多了的时候,还是有一股异样的开心的。
但工作还是非常乏味的,特别是写课题、堆文字,而且也不是自己主要负责,只是打打下手,所以也提不起兴趣来,和同伴干着干着就下班了。如果是导师的标准来看的话,这份工作绝对是不合格的,但索性,他们的要求比较低,我们还是偷偷溜回来了。
早上导师问有什么收获,大致说了一些。其实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不同、看到差异。自然科学写课题和社会科学写课题真的是完全不一样,我们很多的时候都是在推敲文字,而他们非常在乎量化,什么东西都要搞一个数据,如果很难搞出绝对值,就搞一个相对值。而我们呢,可能更加注重逻辑吧,看问题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深度。
另一个收获是看到,最近在翻译的一篇文章,居然就是这个课题所要实现的内容。这个巧合真的是有意思。很多时候诟病社会科学做得研究没啥意义,对于指导实践基本是没用的。但是啊,其实和实践结合还挺紧密的,只是要换角度思考。很多经济学家加入了互联网公司,做机制设计方面的分析,其实用经济学指导实践是比较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