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灵山寺记游》
今天下午,随友驱车从济南前往淄博八宝灵山寺。
进入淄博地界,行驶在山间蜿蜒的公路上,看路两侧群山起伏连绵,山上树木葱茏,山间遍布苞米和果树,呼吸着清爽的空气,仰头可见纯净的蓝天和飘逸的白云,与好友开怀畅谈,顿感超凡脱尘,心灵无比清澈。
两个小时的车程,终于赶到八宝灵山寺。寺院就在群山的怀抱之中,山虽不高,却尽显钟灵毓秀。峰峦叠嶂,连绵不绝;松柏巍巍,溪水潺潺,清幽洁净。晨钟暮鼓,传得悠远,入心入梦,梵音袅袅,让心平静,让人彻悟。
寺院依山势而建,山门巍峨庄严,进得山门,即是天王殿,东、南、西、北四大天王法相威严;钟楼、鼓楼分别居于天王殿两侧。再往前行则是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两厢分别是伽蓝殿、地藏殿、念佛堂、观音殿、药师殿。
伽蓝殿内,关公以正气磅礴之姿立于殿中;咦?关公不是武财神吗,又如何成了伽蓝菩萨?原来这里有个典故,相传隋代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有一次曾在荆州的玉泉山入定,于定中听见空中传来:“还我头来!还我头来!”的惨叫声,原来是关羽的头被敌人砍下来,其愤恨不平,到处寻找自己的头。智者大师反问:“您过去砍去他人的头无数,您今日怎么不去还别人的头?”并为其讲说佛法。关羽当下心生惭愧,而向智者大师求授三皈五戒,成为正式的佛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的护法。从此以后,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乃成为佛教寺院的护法神。
地藏殿中,地藏菩萨,手持锡杖,低眉垂视,趺坐于莲台;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是地藏菩萨的大愿,即令一切众生皆成佛道,然后自己才成佛,这是真正的舍己为人,这是何等的奉献精神!
念佛堂中供奉着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三位西方尊神;阿弥陀佛手托金莲花,表示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咸收;观音菩萨顶戴弥陀,一手执甘露瓶,一手执杨柳枝,表示洒遍大千世界,皆是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顶戴光明宝瓶,手持莲花,招致众生,皆是大智慧。佛度众生,以大悲为本,以方便为门。
观音殿里,观世音菩萨端坐莲花台,观音菩萨的七十二化身或坐或立环绕周围;佛经说观音菩萨分身百千万,应化三千大千世界广做梦中佛事,示现菩萨等相,寻声救苦,广度众生。众生应已何身得度,菩萨则以何身为现而为所法,随缘救度。我国南宋以后,观音菩萨像多以女相为主,到现代,女相的观音菩萨形相已深植大众百姓心中。
药师殿中,药师佛双手合什居于正中,为众生消灾、延寿、祛病、纳福。据佛教传说,药师佛曾发十二大愿,每愿都为了满众生愿,拔众生苦,医众生病,他要让人健康长寿,且活得快乐。成佛后,他始终实践着大愿,故一般人都称念他为“消灾延寿药师佛”。
拾阶而上,藏经阁别致典雅,再往上就到了八宝灵山寺的旧址,残垣断壁,依稀可见当年的古朴,在旧址上将要建起的是一座智公禅师殿,供奉梁武帝时的国师志公禅师。(据说,志公禅师一生屡现神异,充满传奇色彩,是活佛济公的原型)由智公禅师殿再往上行,就到了山峰最顶端,此处建有庄严明亮的雷音阁,雷音阁内矗立着一座重达4吨的释迦牟尼汉白玉坐像。从雷音阁放眼四望,群峰尽收眼底,远处的梯田错落有致,古朴原始的石头房子陈列在稀疏的村落中间,山上山下碧绿一片,天边云卷云舒,一抹斜阳此时正挂在西边山头之上,顿感灵台澄清,心旷神怡。
若能在此间结庐而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何等逍遥自在;携两三知己下棋品茗,坐而论道,也绝对是人生一大乐事!八宝灵山寺最早是梁武帝时期国师志公禅师的一位弟子在此修行。后来,由于战火以及历史原因,历经兴衰,几成瓦砾。七年前,圣明法师随师父云游至此,许下宏愿,要重新建立一座佛教寺院,以造福十方百姓。目前建造的八宝灵山寺正是圣明法师率领众弟子、居士历经七年艰辛在原来的一片瓦砾之上建立而起。如今的八宝灵山寺已成淄博地区最大的比丘尼道场,现有常住比丘尼26人,俗家弟子、居士数百人。此等大功德,自然是“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陈”。
与圣明法师交谈,虽寥寥数语,却足见其慈悲济世、至诚至善之心境;寥寥数语,却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醴;寥寥数语,却让人醍醐灌顶,顿然开悟,足见其大智慧、大慈悲、大修行。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我们启程下山,圣明法师亲自送我们到山门外,山上凉风习习,心里一片暖意。这半日,自己终于体会到抛却世俗杂念的畅快,浮躁的心终于得到片刻的平静,恍然间,我似乎明白了些许人生真谛,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利他利己,命自我立……人生,其实真的很精彩,也真的可以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