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守夜,鸡司晨。动物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人的价值与使命何在?学习。学习是相伴一生的事,活到老,学到老。今日《三字经》为你讲述学习……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在前面讲了17位勤奋好学的历史人物以后,今天的这两段讲的是勤劳的小动物。
“犬守夜,鸡司晨”讲的是小狗都懂得在夜间为主人看家护院,雄鸡都可以掌管每个清晨的报晓,我们作为一个人,如果不学习,怎么能为这个社会带来价值呢?那我们何以为人呢?这里的“司”代表掌管;“苟”代表如果。如果我们不学习,那么曷为人呢?这里的“曷”当怎么讲,怎么做一个有用的人呢?
下面这段“蚕吐丝,蜂酿蜜”讲的是连春蚕都知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蜜蜂都知道勤劳的酿蜜,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我们还不如这些小动物呢!
前面说的都是古圣先贤或者各种历史人物,他们是如何刻苦学习来勉励现在的孩子的,这里则举的都是平时我们非常了解的一些动物,用来激励孩子们,让蒙童们知道并非古圣先贤才勤学才有用于国家社会,就是最最普通的、不起眼的小动物,也都是对社会对自然有用的呢。
正是每一样生命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宇宙的平衡与和谐。既然宇宙间每一样生命都有其作用,那么人就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人作为万物之灵,灵就灵在人是天地之心。人可以认识觉察天地万物的意义和作用。
那么人要怎么发挥这种独特的作用呢?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明理,才能提高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才能真正的了解万物,体会天地生养万物的好生之德。当人能够真正体悟到天地宇宙的精神时,也就明白了天道,再用天道来指导人间的一切做人行事,那就从容自在、无往而不胜了。
认识达到这一步,就叫天地境界,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这种境界的达到,必须依靠读书学习。人如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莫名其妙地活,稀里糊涂地死,那就真是鸡犬不如。所以做人一定要通过学习明理,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来;只有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而来,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整个天地自然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