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之前带儿子上武术课的时候,班级里新来了一个特别“调皮”的小朋友,整堂课都在跑来跑去,严重扰乱了整个课堂节奏。上完课的时候,儿子出来给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太烦了,这个弟弟太让人讨厌了。”
回到家里,晚上睡前聊天的时候,我和孩子聊起了这个小朋友。我首先认同了他的情绪:“是不是他跑来跑去的,扰乱了你们的课堂节奏,让你觉得很烦呢,弟弟的这个行为的确是影响了你们所有人上课!”
儿子点点头,继续说到“嗯嗯,真的好烦,都没有办法上课了呢!”
我抱抱儿子继续告诉他“也许他并不是故意的,他可能只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可能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他学会控制管理自己的身体哦。你还记得你上幼儿园的时候吗,老师也反馈你的调皮,后来你和妈妈一起想办法学会了在恰当的场合调皮,在上课的地方学会了管理好自己的行为。”
儿子依然不高兴,但没多说什么,我也没再多说什么,我想:很多道理需要孩子慢慢地去体会去经历,而不强求我们说一个道理,他就能立刻明白并且做到。
时隔一周之后,到了这次上课的时候,儿子竟然主动地和我说“妈妈,我现在发现弟弟也是蛮可爱的,我打算下课后和他玩一会。可以吗?”
下课后,我和那个小朋友的妈妈商量好给两个孩子玩了一会。玩的过程中,我发现儿子有了当哥哥的感觉,处处在照顾弟弟,当弟弟被人欺负的时候,儿子竟然会主动地去保护小弟弟,在弟弟玩游戏项目爬不上去的时候,他会站在弟弟的身后一步步地教会他如何攀爬到高处。
别人不是故意的行为,我想让孩子学会宽容地看待,如果有能力并给予帮助。这是我们家庭的价值观之一,希望慢慢渗透给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