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二章 读书心得
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
书中第二章继续阐述了习惯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七个习惯的内核。引导如何使用该书,如何让自己获得成长。
01 习惯左右成败,习惯需要信念的坚守
因为习惯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典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我们的本性,左右我们的成败(P58)。但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起飞”需要极大的意愿和坚持,过程中需要克服来自自我及外在的各种“引力”障碍。书中把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意愿三者相互交织的结果。在三者中,我觉得意愿是激发我们改变或建立习惯的破防要素。只有内在建立起自我改变的强烈动机时,才会理解并选择一个好习惯来支撑并实现信念,才会由内而外的主动接受学习改变的知识,寻求改变方法,承受改变的痛苦,享受改变后的幸福。好的习惯一旦建立,我们就可以利用好习惯的“万有引力”,创造出高效能生活所必须的凝聚力和秩序(P58)。
02 寻求独立是成长的关键阶段
书中反复出现的“成熟模式图”将七个习惯和人成长的三个阶段融为一体。再一次告知我们七个习惯不是零落、分散的心理法则,而是符合成长规律的、循序渐进的、高度整合的方法。
在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的三个阶段中,我认为独立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分水岭和关键阶段。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这3个习惯是关注自我约束、自我成功的习惯,是我们由依赖到独立的基础。通过这3个习惯的坚持,学会从知识技能上的独当一面,从思想意识形态上独立思考和表达,从情感上能自我控制和管理。
简而言之能做成事,有主张,可掌控自己,才可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独立的人。只有成为一个独立的成熟人,才有机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做到分享和被分享,更好地依托知己知彼、双赢思维、综合功效的习惯,向更高级的成熟(互赖)迈进,体现公众领域成功的价值。
03 关于效能的思考
七个习惯都能产出高效能,提高生活和工作的品质。而效能必须基于一个自然法则,就是“产出/产能平衡的原则”。书中用鹅生金蛋的伊索寓言生动的阐述了这个原则。这个故事里有2个问题值得思考。
A 关注产出的主体
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往往在我们内心或行为上是忽略的。比如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好的发展,但往往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忽略其内心的成长。理所当然地享受妻贤子孝,家庭和睦,却忽视投入自己温暖的情感。一味埋怨下属不给力的时候,是否想过我关注过他需要什么?给与了他什么?所以,当希望有一个持续的好的产能或结果时,必须要学会关注产出的主体本身。学会为主体投入。
B 投入什么有利于提高产能
既然效能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期待产出一定要有匹配的产能,那么什么才能决定产能呢?
产能即是可以有产出的资产或能力。不管是家庭、社会或工作关系中,人永远是最重要的产能载体。
中国男足是很多球迷心中的痛,多次败北宵小弱国,每次看到比赛结果犹如吃着一个恶心的苍蝇。细想,是国足男儿故意不想赢吗?是技不如他人吗?是身体没有优势吗?是教练不行吗?是给国足的薪水少吗?想想,都非也。国足带着14亿国民的梦想,国足的任何一个球员的费用都另其他运动员或他国球员羡煞,国足的每一次改良行为国家都是豪掷亿金来计算。这样的大投入,大手笔为什么没有换得期待的产能或产出呢?
所以,面对期望的产出,真的应该想想要投入什么,才能获得我们需要的产出。国足缺的不是钱,而是灵魂。人最重要的投入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的东西、品德的东西、有助于成长的东西。希望孩子有出息,更应该做的是,给孩子输入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价值观。给孩子高质量的沟通和信任。给孩子看到一个言行一致的为人父母的形象。一个部门有后劲有潜力,需要的管理者不遗余力地投入,提升员工技能、关注员工心态,营造有利于发挥员工能力的氛围。帮助员工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自信具有升职加薪的能力和结果,而非妥协式的升职加薪。
而读书学习也是一个人思维的拓展、眼界的开阔、思想的丰裕,是一个人最低成本投入、最大产能的捷径。
本章结尾处,做了七个习惯效能的测试,结果和现实一样平庸。每一项满分18分,我基本上都在8-10分的位置。骨感羸弱的现实再一次战胜了阳光丰满的理想。需要自我鼓励——改变空间很大哦!
对自己的改变要有耐心,因为自我成长是神圣的,但是也是脆弱的,是人生中最大的投资。虽然这需要长时间下功夫,但是必定会有鼓舞人心的可喜成效(P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