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最近总是陷于浮躁和焦虑中:考试来临,心急火燎地看书,等放下书却发现自己竟然丝毫没有看进去。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快餐式的文化。人们愿意看解读名著的书籍,却不愿静下心来仔细看原著,用自己平静的心给自己一个真实的境界;人们喜欢看电视,将自己的理想、激情依附在虚假的剧情上,而不愿在生活中以脚印证明自己。快餐式的生活,已经将我们心中关于静的部分包围。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像一次没有过程没有乐趣只剩光秃秃的目的地的旅行。却了足印的旅行,没有真实的触感;缺了风景的旅行,没有真实的乐趣;缺了这一路的好心情,又何以成为旅行?
这个时代以及我们心中的欲望迫使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这过程。我们本应该在这过程中学会很多东西,用自己一步步的努力去争取成功。那么,可以说,这结果只不过是一枚勋章,而真正的收获其实是你在其间积累的经验,磨练的能力和体现出来的品格。
一方是高效社会的急功近利,另一方是静思中的淡泊以致远;一个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另一个是智者的选择;一边代表利益,另一边代表情致。
现代社会是要求高效率的,这从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的世界中可以看出。高效率,意味着我们无法享受这个过程,无暇顾及心灵对于静的渴望。不得不说,过分注重结果导致了我们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身处浮躁是因为结果尚未到来,而浮躁也往往导致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自以为是南辕北辙而致使苦心的付出没有收获。
动可以助我们更快地到达成功的殿堂,静可以帮我们寻找到真实的自己;动有利于社会发展,静有利于人心清澈。如同旅行,在快速找到目的地的同时,不妨静下心来欣赏一路风景。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需要的是静,宁静。
静,是于喧嚣的生活中的心灵的憩息。人们说世界太吵,世界太热闹,生活太累。何不效仿古人来寻觅一片宁静,给心灵一个憩息的港湾?晋代陶潜挥一挥衣袖,远离官场的明争暗斗,独自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然和静;王维赋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动人,爱上了这独有的宁静,于是有了“王孙自可留”。这宁静是生活的本真,是一种独善其身的修为。静,是一种品德,是生活沉淀里头的人生独悟。禅房花木深,禅师于此静修思考,得到的是对生命的透彻认识。每每有人询问何以如此淡然,只对予简单的话语,便安静地走开,而询问者茅塞顿开。这便是静的智慧。禅师在潮起潮落的生活中独悟其真谛,以此教化浮躁的人,这就是一种品德。所以静以修身,使心似琉璃是很重要的。静,沉静下来,能够看得更高更远。浮生若梦,社会如此多艰,大多数人容易迷失方向,于是沉沦,得过且过。马云曾说的“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就是这个道理。大多数人,他们只懂得拼命地往前跑,认为只有这样才算是坚持,最终能走到胜利的彼岸。但是他们都见不到后天的太阳,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尚未学会沉静下来看看周遭的风景,分析现在的处境以及适合自己的位置。由此可见,成功并不只需要奋力地拼搏,同时还得具备一分沉静。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用心观赏这一运动变化着的世界,总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者不期而至的财富。
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怎样让自己持有一份宁静?其实很简单。闲暇的午后,打开窗子,看一下仿若水晶般纯蓝的天空,感受那细微微的风,然后对蓝天,微风以及自己微笑。这就是一种安静,它可以把所有的不快与压力放下,享受从心底渲染出来的宁静美。或者于庭前漫步,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或者于淡淡阳光倾泻的午后,坐在椅子上,听优美流畅的音乐……此皆宁静之法。
世界很浮躁,但是我们要把欲说还休的疲倦去掉,让心似琉璃,宁静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