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院满眼青翠,绿意在眼底蔓延,惬意在心底弥漫。这样的山水小院对于这次的叙事学习是再好不过的去处了。学习焦点感觉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而今天的叙事有种模模糊糊一大片的感觉。它和焦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叙事的模糊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就像胡老师说的,叙事时要放空自己,怀着一颗最谦卑的心去聆听,去看见,去感受,去挖掘。
对于今天的学习,我有两个词让我感触很深,一是建构,二是重建。我们从小到大不断地在别人的眼中建构自己。就像今天一位老师分享的,他现在身体健康、家庭美满,但内心深处一直都觉得自己身体不好。原因在哪儿呢?是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的情景被家人不断地告诉他,他就认为自己的身体是不好的,家人的评价已经被他深深接纳和认同。难道真的是身体不好吗?不是的,这是家人不断地强化建构出来的。回忆自己的生活和女儿的相处模式,难道我不是也一直在建构着女儿不爱读书的意识认同吗?当我不断地告诉她读书很重要,你要认真读书时,其实传递给她的是:“我不爱读书,所以妈妈要不断提醒。”所以,我自己给女儿贴上了一个不爱读书的标签,给她建构了一个这样的样子。就像我们平时在班里看到孩子们不太好的表现时,我会说他学习习惯不好,听讲不认真,爱动,不诚实等等。这些其实也是在给孩子贴标签,这种消极的建构并不能帮助孩子越来越好。
那我应该怎么做呢?那就是发现孩子生活中的例外,然后重建——这也是我今天感受特别深的第二个关键词。面对孩子的读书,我需要做的是看到她每天早上坚持朗读,我需要听到她悦耳的声音,更需要及时肯定她跟我的阅读分享。同时,我需要耐下心来,用时间也见证成长就好。对于孩子,我想从他们的行为中看到积极正向的东西。比如,孩子正在认真听讲,听到兴奋处,他们会忍不住扭头跟身边的同学分享。这时 我们都会进行制止,给他贴上一个爱说话的标签。但此时,我想如果老师能够肯定孩子们听讲时有自己的发现,说明听得认真,如果能在此时投给老师一个微笑的目光,老师会觉得倍受鼓舞。我想这样做,孩子是不是也是被受鼓舞的呢?用积极正向的能量帮助孩子建构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这应该就是我们为人师为人母的职责吧!
一天学习之后,晚上的一场篝火晚会,点燃了我们生命的激情。就像叙事,通过谦卑的倾听,情感的共鸣,积极的建构,最终重写生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