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遂昌金矿玩,在唐代金矿前,看到一则小故事:
矿洞地处荒郊野岭,附近没有店家供应食物。工人们开采矿石很辛苦,每天累得又饥又渴,脚上穿的草鞋也总是被磨得破破烂烂。
忽然有一天,有一个李姓商人来到此处,开了一家茶楼。工人们都很纳闷,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来这个山旮旯里开茶楼呢?纳闷归纳闷,他们还是很乐意见到这样一座茶楼的,纷纷进店入座。
等他们坐定以后,令他们更加纳闷的事发生了——只需要把自己的破草鞋给老板,就可以免费得到一双新草鞋和一碗粥!这下工人可高兴坏了,原本他们以为商人会仗着自己的垄断地位收取高价,结果不仅粥免费,还可以换草鞋!尽管他们也有疑虑,但每天还是开开心心地把旧草鞋交给商人。
几个月后,当地出了一位腰缠万贯的大财主——就是这位李商人。可是,明明粥和草鞋都是免费的,他是怎么赚到那么多钱的呢?
原来,工人们开采金矿时,草鞋上难免会沾上一粒粒金粉。一双草鞋上的金粉对工人来说微不足道,风一吹就散,根本没有价值。但是商人收集几千双草鞋,到了晚上,他把鞋子上的金粉收集到一起,就得到了数量可观的黄金。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痛骂商人的奸诈。但是你想,如果没有商人,工人们能得到免费的粥和新草鞋吗?不仅工人的工作状况不能够得到改善,而且鞋子上的金粉也不能够得到合理利用。
商人的存在,既利己,又利他,还增加了社会财富。他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一种双赢的物质交换。
尽管如此,商人的社会地位在中国古代一直不高,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鄙视商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商人所发挥的作用往往是一种隐性的作用,不容易被人们看见。但正是这些不容易被看见的作用,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草鞋换粥”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
再细想,今天的百度、微信、抖音和诸多互联网产品,采用的不就是这样一种销售模式吗?它们提供免费的服务(粥和新草鞋),然后把原本不值钱的单个流量打包(把金粉收集到一起),并卖给广告公司以实现巨大盈利。这些公司不仅创造出原本不存在的服务,增加了社会供给,还实现了自身的盈利。
这些互联网公司,不就是在进行一场场大规模的“草鞋换粥”吗?
原来今天的商业模式,早在一千年前就有人付出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