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总喜欢幻想,就像男人偏重于理性一样不可自拔。而幻想中的爱情,往往开始的很美丽,而结局却很凄凉。
最近迷上了老电影,那种黑白朴实,没有特效的视角效果给了我一种别样的感受。1939年的《乱世佳人》,呈现给我的是一个为了执着爱情而疯狂的女子,由费·雯·丽扮演的斯嘉丽,凭着一股执着于对表哥的盲目的爱,经历了残酷的美国南北战争,为了得到艾希礼对她说一句“我爱你”,她冒着生命危险救了艾希礼的夫人,她的情敌。在横尸满地的亚特兰大,她只身带着一个仆人和梅兰妮母子,冒着战火回到了她的家园—塔拉庄园。虽然母亲病逝,父亲因骑马失足摔死,她依旧顽强地撑起整个家族。整整4小时的电影里,斯嘉丽经历了三次婚姻,而没有一次是她嫁给了她所认为的爱情,其中第二次为了家族,她不惜通过欺骗的手段抢走了她妹妹的心上人,以致于妹妹对她不法谅解的恨。白瑞德是唯一一个能看透斯嘉丽的人,他宠她,爱她,包容她,他对她说:我不是绅士,而你也不是淑女,只有我们两个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在斯嘉丽与白瑞德的婚姻中,她始终身在局里,她不想承认对白瑞德的爱,在经历了流产,女儿骑马失足摔死,几近崩溃边缘的她依旧承受了下来。战争和饥饿的境遇磨练出了她经受灾难的勇气,却在这灾难中失去了对她独一无二的白瑞德。她执着于她所认为的真爱,却将真正所爱杀死在自己的心中。女儿邦妮的死,梅兰妮的死带走的不只是她的哀伤,更带走了白瑞德对她所有的耐性。在看到她和艾希礼拥抱的时候,白瑞德终于知道自己在她心中的重要性,他明白了,也退出了。可是恰恰相反,这时候斯嘉丽却明白了她对艾希礼的爱并不是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感觉早已消失,她终于知道她爱的是白瑞德。可电影的最后,她不停地向白瑞德说“我爱你”的时候,白瑞德却回答“你爱我,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这是多么伤人的结局。如果瑞德这时候能听进斯嘉丽的真心话,也许他们就会重新开始,但往往结局就不是这样,就如同爱情,一个过错就可能导致终身的错过。最后的最后,斯嘉丽依旧还想要挽回和白瑞德的婚姻,她坚信,她能够感动瑞德,这也是我所希望的。对于斯嘉丽的评价,她真的不是个好女人,她纵情于男子中间,凡事也只往自己的利益考虑;但她也不是个坏人,也许就是处在灰色地带的人吧,她热情,她有着不屈的精神,她有着对土地的热爱,她爱她的父母,爱她的家园。她内心纯洁,始终记着表哥在十二橡树下对她说我爱你的誓言,也恰恰是因为这句话,成为了最终导致多种悲剧的导火索。她过于理想主义,总认为只要相爱为什么不能在一起,这通常是女人的执着。而事实,懦弱的艾希礼,秉着绅士的态度,一直不拒绝斯嘉丽对他的追求,直到最后才告诉斯嘉丽他不爱她,他深爱的是他的妻子。女性是感性的动物,但却不是失去理性的动物,因此,斯嘉丽的执着最终的根源源自于艾希礼的无作为。这样的爱如乌托邦,最终都将成为虚空。
同样因为爱和战争导致的悲剧还发生在英国的滑铁卢桥。1940年的电影《魂断蓝桥》,同样由费·雯·丽主演的,一个跳芭蕾舞的姑娘因为偶遇空袭而与一位上校军官一见钟情,美丽的蓝桥,泰晤士河畔,本就是这样一个邂逅浪漫的地方。郎才女貌,短短的几小时就让他们私定了终身。由于战争的需要,他们不得不分开。由于送别克劳宁而触犯了剧团的规矩,可怜的马拉和好友失去了工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惶惶不可终日,找工作也变的非常困难。马拉因意外看到报上登着克劳宁阵亡的消息,顿时绝望。为了生存,她不得不从事了军妓的工作,可却没想到在一次出工时在火车站遇到了克劳宁,单纯的克劳宁认为是上帝的缘分,一心想要迎娶马拉。可是,如今的马拉,还怎么能够有资格嫁给克劳宁。在与内心做了强烈的挣扎以后,她放弃了克劳宁,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她说过“我爱你,从未爱过别人,除了你,我之后也不可能再爱上别人”。其实,我不能明白她为什么要放弃克劳宁。真诚的爱是不应该计较这些过去,也许是当时的时代不容许这样的结合,亦或者是马拉觉得自己配不上这样纯洁的克劳宁。其实她嫁给了克劳宁还是会幸福的,因为她对克劳宁的爱,纯洁不容玷污的爱,她死了,可是克劳宁却终身痛苦,这样的爱情不得不令人唏嘘。两部作品都属于电影史三大凄美不朽爱情影片,故事里面的爱情,美好,纯洁的像水晶般透彻,但现实却是束缚爱情的枷锁,这个现实不单是战争,还有爱而不可得。马拉是个善良的姑娘,她和克劳宁一见钟情,相许终身,这种浪漫和美好却更加映衬了后续的残酷。都说“宁为大平犬,不做离乱人”,战争时期的爱情,凄美而决绝。而在战争时期的女性,美丽而坚毅。
之前很少关注好莱坞的电影,甚至可以说在读书期间也很少去关注电影,80年代的作品透露出一种很浓的时代气息,那时的人,那时的景和那时的爱情。不得不说,女人的爱,浓的像霾,烈的像火,有时也温润如水,爱使她们成长,爱塑造了她们的性格,经历不同的爱,会使得一个女人变的更加成熟,褪去曾经的稚气,而最终成为与时代相博的伟大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