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
稻盛和夫: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
-
工作在人的一生中占的时间最多,人们在工作中学到的东西也最多。
感:
- 工作的目的这一点,暂时还没有这么高的觉悟。可能等到后面,格局高了,也真正体会到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之后,才会认同这样的想法。
- 工作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秉持着这样的观念,那么苦哈哈地工作,上班就盼着下班,不如赶紧辞职找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不热爱导致不认真工作,消磨的不是公司的时间,而是你自己的人生啊!
思
- 很多人在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却不舍得辞职。可能是因为他们懒得改变。也可能是因为惧怕改变。
- 有个收费站被撤了,有员工抗议:现在只会收费。
- 怕辞职之后就找不到工作了,可能是不敢辞职的一个原因。
- 惧怕面对这种困境,有两种选择:
- 有的人会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无论如何不会找不到工作。
- 有的人会逃避,骗自己这不会发生。典型的就是一些追求稳定工作(铁饭碗)的人。他们更容易到最后真的找不到工作。因为实际上的铁饭碗是几乎不存在的。几十年的时间,变化太多太大了
- 惧怕面对这种困境,有两种选择:
-
要努力工作,但是也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也许不是所有行业,所有工作,认真工作都能学到足够多的东西。也许就是有一些工作能够学到更多的、更正确的、更有用的东西。如果你现在去学一些民族技艺,例如编纸伞。你学到了,你努力工作,却可能连饭都吃不饱。因为它已经基本被时代淘汰
- 在努力之前,必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即使无法判断哪个是风口,至少也要极力避免那些正在沉沦的行业。避开了他们,至少你的努力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 稻盛和夫的第一份工作:陶瓷厂。虽然效益不好,濒临倒闭,但是陶瓷却也是很多精密电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一个持续性的风口行业。所以他的努力可以得到回报。他研制出的新型陶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如果我现在去研究编制纸伞的技法,即使我研制出新的方法,新的花纹,也只能作为小众的艺术品。
- 人在工作的实践中学到的东西是最多的。
- 工作是一个实践你学到的极佳东西的场所。很多东西可能你只是知道,但并不能用在工作和生活中,这时候就要想方设法地去用,或者去学那些工作中需要的技能。而不是学一些用不上的,结果只能慢慢遗忘,甚至还会被责怪不务正业。
- 批判性思考:工作可不可以是为了别的呢? 比如为了钱,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过上想要的生活。对于部分人,肯定可以。不过稻盛和夫是经营之圣,学习他的观念,可能会更好。
- 但是也不一定,有的厉害的人的方法,其实是不适合一般人的。比如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神而言,考前的关键是冲刺难题,而这个建议如果给学渣,只会让他们死得更惨。
- 由于自证预言的存在,我愿意相信,努力工作会带来工作和生活上的正向循环,可以尝试。
- 如果抬杠地说,可能我们在生活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工作更多。因为工作本身也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不过工作中可以学到很多,这肯定是没问题的了。
- 吴军:最重要的是生活。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最后最重要的都是生活。
- 很多人工作到累死了,可以说是全心全意为工作了,但是这样的人,我们会觉得他忽略了家庭。
- 我觉得“在自己的事业上学习,成长” 这是一辈子的事情。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
- 李开复:把工作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是一种工业革命以来出现的价值观。而李开复的经历让他认为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失去了亲情和爱)!
行
-
根据工作的需求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而不是单纯地根据兴趣。需要合理分配两者的时间比例。至少要把80%的时间用在工作需要的学习上。
- 如此而言,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 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干法也是。六项精进也是。 还有ppt,excel,也非常关键。
- 学了就要马上制定训练计划:在哪些场景下可以践行,践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什么时候检查训练结果。这些都要提前想好。
- 如果不爱自己的工作,有两种选择:
- 想办法转换自己的思维,让自己爱上工作。
- 辞职
- 如果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没有勇气辞职,也有两种做法
- 像上文收费站的人一样,保持现状,期待现状永远不变。实际上面对变化的、不确定的未来,这种其实是侥幸心理,风险极大。
- 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配得上新的,更好的工作。
- 如果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没有勇气辞职,也有两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