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回听《解放父母解放孩子》一本很久之前听过的书,里面果妈提到以色列教育,他们的崇尚理念是,相信孩子独一无二,鼓励+陪伴孩子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这让我想起不久前我参加以色列教育公开课,上面的两位教授年过60,但仍然心到脑到身体到,活动体验的时候,经常提问我们,她这样设置为了什么,是适合什么样的孩子进行,还可以怎样开拓,怎样提问,提问孩子的时候还需要照顾到他们什么情绪反应…看似简单的小活动,背后蕴含着好多的心机,用意,还有她的发展目标。
比如她玩彩虹伞,设置分类的问题,要我们想问题,有教师就说,问谁识字识拼音,教授立马就说,我们更希望孩子能按自身的生理/能力来认识和区分孩子,而不是学识上的,否则有的孩子会有自卑。当有教师说,问谁更爱爸爸,教授又说,这样的亲情离间的问题,不是好问题,会让孩子非黑即白,限制思维,且亲情不可分选。…进而引申什么是好问题…。
说到不可能变可能,他们会为孩子的独一无二创造很多的条件,不是物质的,只是观察,带他们去,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如何在深林上课,沙滩上课,他们的课没有课本没有测验,只有手把手带着观察,带着体验,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轻而易举地通过爬树而学会了好多物理,化学,…
虽然国情不同,借鉴的不同,但反思一下我们能学会什么呢?我们能带着娃种种子,养花养鱼,让她尝试进厨房干点活?我们能不评判孩子因为没拿稳洒水壶而弄湿地板吗?…从小事做起,发展孩子的【不可能变可能】的魔力吧!好了,以上就是今天【xo叨叨叨】D83,期待明天与你相遇,我是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