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书分享第22天:作为接受者,巴菲特满足了两个女人的给予欲
巴菲特曾说过:“苏珊把我组成了一个整体,而阿斯特丽德则使我保存了这个整体。她们都需要给予,而我是一个伟大的接受者,因此,对她们都不错。”
晨起,读了《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这本书出版于2013年,是巴菲特生平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 以从未有过的真实视角,讲述了他78年人生中最触动人心的故事,分享了他60多年商业和投资生涯中最宝贵的经验。
沃伦·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家,2021年3月2日,以960亿美元财富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6位。
提到巴菲特,大家最关注的是他的财富和他的投资策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他的婚姻生活给我的启发。
1977年的深秋,47岁的巴菲特在彻夜难眠和泪流满面中思考着苏珊离去的变故,虽然她并没有完全离开他,并没有要求和他离婚,只是不愿意再和他生活在一起。
1978年年初,在苏珊的鼓励下,阿斯特丽德·门克斯不时去给巴菲特做饭、收拾屋子。苏珊甚至给阿斯特丽德打电话为她鼓气,她说:“非常感谢你照顾他。”然而,渐渐地,随着巴菲特开始接受苏珊不会再回到他身边这一事实,他和阿斯特丽德的关系也开始变得有些特别了。开始,他去阿斯特丽德破旧的简易房里和她幽会,到了5月,她搬到了他家里。
阿斯特丽德比巴菲特小16岁,是一个蓝领妇女。她口才不好,也不是很聪明,她没有苏珊的风趣幽默和对他人的热切关心;不具备巴菲特的好友凯瑟琳·格雷厄姆的无与伦比的贵族的高尚优雅;无法与苏珊不断膨胀和发展的品位相比;不像苏珊那样偏爱时髦东西;她的家庭至上思想更重;她的兴趣是烹饪、园艺、淘便宜货;她十分节俭、务实,也很谦逊。
然而,她却知道巴菲特所不知道的一切东西——高级烹饪术、美酒、吃贝类食物的刀叉以及厨师的刀具。无论巴菲特需要什么,阿斯特丽德都可以做到:购买百事可乐、清洗衣服、收拾屋子、帮他按摩头部、做饭、接电话、陪伴他做所有的事情。而且她除了要和巴菲特在一起外,从来都不要求他为她去做什么,也不要他的任何回报。
苏珊之所以要逃离巴菲特,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躲避生活中无穷的琐碎之事。然而,苏珊天生就有一种占有欲。无论她怎么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她都不希望失去巴菲特对她的关注。巴菲特也认为苏珊受到了亏待,因此他不仅在私下里安抚苏珊,而且在公开场合尽心尽责地关爱她,竭尽全力去弥补她,并且替她支付所有的账单。
苏珊十分感激阿斯特丽德,因为后者让苏珊的生活更为轻松,只要阿斯特丽德接受苏珊为她界定的“有限的公开露面角色”就行。
阿斯特丽德也接受了巴菲特不会和她结婚的现实,把奥马哈(她和巴菲特生活的地方)之外所有的社会和商业活动全都让给了苏珊,甚至接受了巴菲特的女管家和情人的角色,这样使得巴菲特和苏珊的婚姻看起来就像没有什么裂痕似的。
苏珊和阿斯特丽德地位完全不同,但是她们彼此都感觉十分满意。巴菲特这样解释:“阿斯特丽德知道她在哪些方面很适合我,她知道我很需要她,因此,这样也还不错。”阿斯特丽德的角色尽管不是十分明确,不过这种生活也确实给了她所一直缺乏的安全感。
对苏珊来说,这样做既维持了自己作为沃伦·巴菲特夫人的荣耀,同时又可以完全跳出这个角色,去寻求自己所追寻的生活,生活似乎只是表面上发生了改变。
这样的一段三角关系,彼此之间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定位,各取所需,保持一种和谐和稳定。
我不想评论,也无权评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怎么选择完全是自己的事情。这一段故事,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和启发:
1、幸福的婚姻就是彼此的契合。你给的,是我想要的;而我能给的,正是你所需要的。
2、被需要可以成就自己的价值。
3、初心已定,就要坚守,牢记我们想要的,知足常乐,不要被欲望所牵引,否则原本追求的生活就会南辕北辙,面目全非。
4、苏珊使巴菲特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而阿斯特丽德让巴菲特保持着本来的面目,成为了真实的自己。这两个女人对于巴菲特来说都非常重要,也都无可替代;而巴菲特的可塑造性,同样让这两个女人找到了自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