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的智慧总是在不同的时空给予我们相同的答案!禅是六祖所说的外离相、内不乱,禅也是庄子所说的坐忘、心斋。听印竹、印安如是我说,领略“禅”的妙谛!
印安说
“禅”就是“蝉”,是夏天鸣叫的“知了”。当我们能“知了”佛法的妙谛时,生命就到达禅的境界了;“禅”也是“婵”,是皎洁的婵娟。当我们放下了贪念执着,心灵变得简单纯净时,心中就升起一轮明月啦!
印竹说
禅是坐忘,是外离相;禅是心斋,是内不乱。禅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大自在!
今天陈老师说到“禅”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两位最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圣贤:一位是庄子,一位是六祖。有人说六祖就是穿上袈裟的庄子,我觉得还真有点道理,因为庄子的思想虽然没有以禅的面目出现,但与六祖从如来禅传承下来变成祖师禅,其思想内涵绝对是异曲同工之妙。
六祖所说的“外离相”就是庄子所说的“坐忘”,六祖所说的“内不乱”就如庄子所说的“心斋”。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分享庄子所说的“坐忘”与“心斋”。
庄子也是特别善用比喻的人,“坐忘”源于庄子的《大宗师》里一则故事。
有一天,颜回非常喜悦地跑到老师那里,跟孔子说:“老师,我又进步了一些呢!”
孔子说:“那你说说看,你有了哪样的进步呢?”
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
孔子说:“嗯,好,不错,有进步,但还没有达到,继续去修吧!”
又过了几日,颜回又跑来见孔子,他又说:“老师,我这些天又进步了呢!”
孔子说:“你说说看!”
颜回说:“我现在忘了礼乐。”
孔子说:“不错不错,确实又进步了!但还没有达到,继续去修。”
然后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一次来见孔子,还是说“老师,这回我又进步了!”
老师说:“你再跟我分享一下,进步在哪里呢?”
颜回说:“这次回已可以达到坐忘的状态了!”
孔子有一点茫然,说:“‘坐忘’的状态,是一种什么状态呀?来跟我分享一下!”
从这个故事看来,“坐忘”这个词还是颜回发明的呢!
颜回说:“我修行用功的时候,感觉到我的四肢不存在了,我所有的思辨、我的聪明都没有了。慢慢、慢慢,我的身体、我所有过去知道的东西全部都空掉了,”所谓“离形去知,同于大通”。颜回说:“这种状态,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我就把它叫“坐忘”吧!”
孔子于是感叹道:“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意思是说:太棒了,颜回!你能感受到“同”,心中便没有了好恶、没有了分别心;你能感受到“化”,心中便能真正体会到了万物的无常。
记得在与大家分享《道德经》时,在分享老子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时,就跟大家说过,老子所说的“道”是讲的万事万物同时具备同一性与差异性,知道万物的同一性可以让我们去除分别心,知道万物的差异性可以让我们“运用之妙,存乎于心”。所以颜回现在达到的坐忘的境界,便是将万物同一性与差异性同时具备的大道了然于心,因此,孔子盛赞他说“丘也请从而后也”,老师我都要跟你来学而达到这样的境界呢!这便是六祖所说的“离一切相,成万法智”的境界。
心斋,又是庄子在《人间世》里的一则寓言,同样也是讲颜回向老师请教。他想去游说卫国的国君卫灵王,在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时,第一站便是去了卫国。那个卫灵王生活奢侈糜烂,治国又专横跋扈,颜回想去感染到他。
孔子说:“你要想真正的感染到他,你要先做了斋戒再去与他会面。”
颜回说:“斋戒,那要有很多祭祀的供品。我现在没有办法去买到这些呀!”
孔子说:“不是让你做祭祀的斋戒,是让你做心斋。”
颜回说:“敢问心斋,什么是心斋呀,老师?”
孔子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这便是心斋了。”因为如果把听止于耳,我们还是心向外驰,心都会追逐那些美妙的音符;如果把听止于心,就是心向内敛,我们内在之气便可以因此而调和。调和到什么状态呢?调和到“虚而待物者也”,因为唯道集虚,虚空的状态是与道相合的最佳状态。最后,孔子下一个结论:“虚者,心斋也。”心斋的状态就是将立心调和得像无限虚空宇宙那样和谐、有序,这便是六祖所说的“内不乱”。
禅是外离相、内不乱;禅也是坐忘、心斋。圣贤的智慧总是在不同的时空给予我们相同的答案,不知道这两则故事能不能让你对“禅”的认识有了一些新的体悟呢?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