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伴随着一阵铃声,我匆匆的起床做早餐,莹莹醒了,看到身边没有妈妈,会喊妈妈,需要妈妈抱抱,在烧饭的空隙,我会回床上去满足莹莹的需求,莹莹起床很磨蹭,也没有很习惯性的去刷牙,洗脸,爸爸在喊莹莹几声无果后,心生不满,在看到莹莹不好好吃饭时,爸爸的不满爆发了,指责妈妈太宠爱孩子了,莹莹太不听话了,还很生气的叫莹莹出去,而妈妈只是可能很轻轻的拍下手臂,提醒下爸爸,不要发火,但火气更快蔓延,莹莹也很怒气的说出,早饭爸爸去烧,妈妈陪我,让我走,妈妈也不会再生第二个之类的话,之后就吃着一个索然无味的早餐,即使是我精心准备的早餐,也会在这样的一个有硝烟的战场中黯然收场。
这样的场景在我家无数次的上演。我梳理下发生这些的缘由:
爸爸:易怒,出现问题指责
莹莹:拖拉,早上起床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在幼儿园,有专门的一堂共情课,而我很缺这样的能力,但我希望莹莹拥有共情的能力,有共情的人,感受幸福的能力会更多,会更快乐。
有个名人说过,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早上出现的场景,就是我们总是去“纠正”莹莹的行为,喋喋不休的讲道理,在无用的情况下,还会打骂。不禁让我想到小时候,越说越叛逆,就是不想这样做,说的多了,原先的愧疚,也因你的打骂而一扫而空。长此以往,会影响莹莹独立的人格和情商的发展。
人处在负面的情绪中,即便你说的再有道理,她也会很难听进去,更别说理解和执行。只有在接纳她的情绪后,倾听她的想法,尊重她的感受,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一时用家长的威严强行的镇压,也只是一时的,随时会担心这样的暴风雨会何时降临,而惶惶不安,人人都希望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在家能得到理解,得到安慰,这是最强大的安全感。
关于早上,我会让莹莹拥抱下我,我愿意相信,莹莹也知道我在忙碌,在忙碌时还是去拥抱她,让她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让她有极大的安全感。关于这点,从什么时候开始,莹莹有需要抱抱的要求时,我会满足她呢,记得莹莹小时候,因一个人带小孩,要打扫卫生,要洗衣服,要烧饭,洗碗,她总是一个人玩,有时我在洗碗时,他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有时,莹莹眼巴巴的望着我,希望我可以陪她一起玩,我总让她等待,在这过程中,莹莹很乖,但总会有点落寞。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忘记了,但我希望你需要妈妈抱抱时,我尽量满足你,如果抱不动,就告诉你,妈妈累了,但妈妈依然爱你。让你长大回想起时,妈妈的怀抱是温柔的,而这样的拥抱,我们又可以享受多少年呢,这不是溺爱,而是让莹莹也学会爱和被爱。我明显感受到了莹莹的变化,接受她的不足,适时的引导比打骂成效更大。
早上,爸爸会和莹莹道别,晚上回来,会和莹莹拥抱,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我一直觉得莹莹和爸爸关系亲密,也可能来源于这样的一个拥抱。
回归我要解决的问题:1,要有耐心,我们很习惯性的叫莹莹洗脸刷牙,都是人在厕所,而莹莹在卧室,可能她正做着她的事,没听到,所以可不可以我们走进她,面对她,跟她说,多点耐心。我们叫几声无果,发怒,而莹莹慌乱的不知所措,一早的好心情一扫而空,不是我们要的结果,2,引导自己做,创造条件让他自己完成。3,在氛围好时问下她起床应该做些什么事。
发怒,指责,用威严镇压真的没有用,只会恶性循环,现在她弱小,只会妥协。而长大后呢,我希望到时我们和莹莹还是可以无话不谈,因为我们平等,家永远是她想停留的港湾,心情永远有地方可以诉说,我想站在她的角度理解她的行为,适时的引导,认可她,尊重她,同样的,我也希望莹莹也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尊重和理解他人。这是我理解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