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款非常棒的产品【野生蓝莓原浆饮】主打卖点:有助眠功效。
你告诉顾客:
“喝XX野生蓝莓原浆饮,给你婴儿般的睡眠”;
“喝XX野生蓝莓原浆饮,让你沾床就睡到天亮”。
但顾客不信!
你很清晰,顾客不信,就意味着不买!
于是,你展示出了权威背书(某大明星代言),资质认证,检测报告等等,你信心满满等着顾客掏钱。
但,顾客还是不太相信,最后与你相视一笑,就此作别!
为什么?
想要找到原因,就要了解事情的本质。
我们先看一则故事:
早期麦当劳遭遇过一次谣言风波:“麦当劳汉堡里面的牛肉是蚯蚓做的!”
这时很多人的做法是,勇敢的站出来辟谣:
● 这简直是毫无根据的一派胡言!
● 我们有国家质量检测报告!
● 我们有严格的生产过程,不可能用蚯蚓做牛肉!
但是这样的说词就没真正有效过。
因为,这样的解释并不符合大众的已有认知。
什么是已有认知?
用户已经知道并认可的事实。
这件事中大众的已有认知是什么?
顾客常常认为,“商家大多都会用廉价的东西代替贵的“
而当你的言论不符合顾客认知事实时,无论付出多少金钱和时间成本解释,都不会太有效!
要让别人相信你,就要符合他的已有认知。
所以,当时麦当劳的CEO克罗克是这样说的:
我们可负担不起蚯蚓的成本。你们要知道,一磅牛肉饼只要1.5美元,而一磅蚯蚓成本得6美元。所以要是有人卖给你蚯蚓汉堡,你可得小心里面偷偷加了牛肉!
顺应用户认知去思考:”商家大多都会用廉价的东西代替贵的,即然蚯蚓比牛肉贵,商家肯定不会用的。“
最终,谣言就在这样的解释中慢慢消散。
你发现了吗?
刚刚说的,【野生蓝莓原浆饮】在写宣传文案时,就犯了同样的错误。
因为,它并不符合用户的已有认知。
所以,砸再多钱,找再多权威,收效也不会太理想。
在【野生蓝莓原浆饮】案例中用户的已有认知有什么?
● 多吃蓝莓缓解眼疲劳,对眼睛好;
● 蓝莓口感润甜,很好吃。
可这些都跟睡眠没关系。
那还有什么事实能让用户相信蓝莓有助眠功效呢?
对!花青素。
早些年经过市场教育,人们对花青素可以明目提神、舒缓紧张情绪,改善睡眠,有了普遍认知。这都是已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事实,更具可信性。
而野生蓝莓花青素含量是普通蓝莓的10倍,黑枸杞5倍。
这样就找到了关联性:花青素之王=放松减压=野生蓝莓
生成文案: 【XX野生蓝莓原浆堪称花青素之王,比黑枸杞高5倍!睡前喝一瓶,放松减压,让你沾床就睡到天亮】
所以,请记住建立信任,成本最低也最有效的本质是:
要符合人们的已有认知。
看到这相信你已经明白,为什么权威背书不起作用,因为用户是不会轻易相信不符合已有认知的事。
我知道关于权威背书你还有些疑问,这个待会我讲给你听,并且我还会再分享给你几个建立信任的有效方法,请往下看:
即然符合用户已有认知这么重要。
那我们如何在用户大脑中找到已有认知呢?
一、顺应已有认知
在消费者脑海中找到早已存在的事实认知,来嫁接到我们的产品上。
1、从应用场景中找
卖点:柔光小夜灯,方便宝妈半夜喂奶
方便起夜喂奶的用户已有认知是什么?
宝妈起夜喂奶,开灯怕刺激宝宝眼睛,不开灯又看不清奶瓶刻度,只好开着灯一边挡着宝宝眼睛一边喂奶,很麻烦。而且不刺眼的的光线应该是柔和的。
文案:“柔光小夜灯,宝妈半夜喂奶,即看得清楚奶瓶刻度,还不刺激宝宝双眼。”
2、从常理认知中找
卖点:蔬菜新鲜。
蔬菜新鲜的用户已有认知是什么?
提到新鲜蔬应该是应季的,应季蔬菜都是自然生长的,而不是扣大棚出来的,自然生长的蔬菜一般都在大地里或农家菜园里。
文案:“农家菜园里没有的我们也没有,XXX只用应季蔬菜。”
3、从产品工艺中找
卖点:酸奶口感浓香
酸奶浓香的用户已有认知是什么?
浓浓的口感,应该是经过某种工艺提炼的,还有一般酸奶盖上面粘的,往往特别的浓稠。
文案:“三杯零添加酸奶,才能做出一杯XX酸奶,一整盒都像在舔盖”
已有认知,可以让用户天然相信我们,那是不是说权威背书,资质认证等等,这些方法都用不着了?
当然不是,了解用户的已有认知,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思维方式。而权威、资质等是我们建立信任的手段和方法,思维就像心法,方法就像招式,只有心法融会贯通,才能使招式威力更强大。
延伸用法:
● 借势权威也要符合已有认知
比如,进口XX品质的优质酿酒原料
这么说有什么问题?
大众仍不相信这个原料有多好,因为不了解这个品种的原料;
我们关联已有认知:“德国进口麦芽酿造,名贵威士忌供应商直供”。
没听过某原料,但听过威士忌,当与大众熟知的权威做关联,就秒懂了。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听到,XX是清华大学客座讲师这样的描述了,因为他自身的背书再专业,大众没听过也没用。
再比如
你说“经某大师精心设计的手链”;就不如说“某某明星同款”
你说“红点设计大奖”;就不如说“这是设计界的奥斯卡”
当我们跟权威搭不上关系时怎么办?
那就试试,接下来的方法。
二、颠覆已有认知
打破用户原有的认知,给他建立新的认知。
1、不破不立
借不到权威,你就是权威。如果你在某个领域足够专业,就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案例:
产品:钙片
描述:选择钙片,不仅要看它的含钙量,还要看它是否易吸收。
市面上常见的碳酸钙钙片,需要在酸性环境下才能被吸收,而柠檬酸钙不需要胃酸的帮忙就可以被吸收,不刺激肠胃。
这款钙片主要含的是柠檬酸钙.....
我们来拆解一下:首先是针对用户的已有认知进行阐述(含钙量),获得用户的认同,并产生共鸣。再提出新的概念(易吸收),打破原来的概念(含量高的好),把用户拉到一个新的概念上(易吸收的才好),接下来客观的对比两者区别,讲出新概念的好处(柠檬酸钙易吸收,不刺激肠胃),这时顾客对你这个专家就会大为认可,最后就可顺理成章的引出产品了。
思考框架:指出原有概念的不足+提出新概念的优势。
这就叫,不破不立。
这个方法可用来重新思考定位方向,把产品打出差异化。
比如,当年有个方便面品牌,在众多大品牌方便面,对市场垄断的情况,却异军突起。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整个行业都在用油炸方便面,他却提出“非油炸更健康”的广告语!
再比如
“红糖好不好,快看配料表,真红糖只用甘蔗汁”
“你洗了一辈子头发,你洗过头皮吗?”
2、极端实验
颠覆认知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大开眼界。
给产品做演示,这个方法你一定知道,可常规的演示方法,大家都在用,顾客已经麻木了,要想产品脱颖而出,就要来点刺激的,让用户瞪大眼睛,屏住呼吸,观看你的“表演”。
先来看一则故事:
19世纪末,美国安德鲁卡耐基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纯钢铁架构的大桥,横跨密西西比河两岸(在他之前,没有人能建造这么长的桥)。
新建的大桥引来了恐慌,没有人敢走上那座桥。
因为卡耐基的竞争对手散发谣言说钢铁桥非常不坚固。
为了应对谣言,卡耐基设计了一个“剧场式”的实验:让大象过桥。
在卡耐基的策划下,无数市民聚集在大桥旁等待这一奇观。最终,一头巨大的大象走上了大桥,而桥纹丝不动,于是人们放下疑虑,跟随大象走上了大桥。
在当时,“大象过桥”几乎占据了所有的新闻版面,击破了谣言。
这就是极端实验的威力。
那我们如何把极端实验用到产品演示上呢?
1、承受阈值:确定你产品卖点能承受的最大阈值是多少,要来实验室的数据,或自己测试。
2、寻找参照:在卖点最大承受阈值下,寻找可用于实验的参照物。
案例:
产品:旅行箱
卖点:防划耐磨
极端测试:
1、承受阈值:最新的防划耐磨材料,可承受非常锋利刀子在上面划、砍,也不会有划痕。
2、寻找参照:用户对刀子锋子的已有认知是什么?一刀就能把纸齐刷刷划断。这么锋利的刀子,划到物体上会留下划痕。
用演示颠覆认知:把纸贴在旅行箱上,用刀快速划过,纸断了,但箱子没事。
配文案:一刀碎纸,“箱”安无事。
再比如
● 一个直播卖丝袜的商家,把自己七岁儿子套进丝袜,拎了起来,这比用任何数据和权威证明丝袜子弹力好,更有说服力。
● 还有国外曾经有款榨汁机,刷爆全球,为了证明榨汁机的搅拌能力,他把手机放在里面,最终搅成粉沫。
● 一个卖瓷砖的商家,为了证明瓷砖结实,就用大锤子砸向瓷砖,瓷砖也没被砸碎!
总结:
1、信任的本质是要符合人们的已有认知;
2、借势权威要用大众熟悉的;
3、用不破不立打造专家形象;
4、用极端实验颠覆用户认知。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好产品的基础上,如果你有一款非常棒的产品,这些方法一定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文案刘帮主
公众号:销售老兵聊营销
关注我了解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