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非木也
“在吗?”
翻开微信,总是不经意打出两个字──“在吗?”。这两个字反映出了很多的问题,首先,不管聊天的对象是谁,发出了这两个字,必定是没有做好聊天的准备,或者说不知道怎么更好的开始聊天的话题,是由于内心的犹豫不定,亦或是因为即将要开始讲述一件重要的事而紧张,就像一个新人在讲台上紧张地说不出话而发出“嗯……呃……啊……”的语气词一样。再者,这两个字也是不自信的表现,你不知道对方会不会回复你,亦或者说,自知在对方心中你没有那么重的分量,对于回复与否,还得看对方的心情。“在吗?”──这是一个语气词,是在试探性地问别人,是试探,也是犹豫不决。
作为很多性子比较直的人来说,看到这两个字,即便是有意与你聊天,可能也会顿时兴趣全无,这两个字会让人感觉你是一个很啰嗦或者拖沓的人,这是两个完全无必要的字。难道回答在,你就开始说事情了;回答不在,你就不说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肯定会让人觉得你即将要说的事情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可说可不说。就如很久之前的“呵呵”这两个字,最开始大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可是时间久了,慢慢也就发现这其中的味道了,故而也就变成了一个敏感词,得慎用。
我一直觉得,两个人聊天,直接通过电话或者语音聊天,更能反应出去两个人的语气态度和附带的情绪等等一系列心理变化。相反,如果全部通过文字来交流的话,并且要完全表达出语气和内心的态度,是非常考验文字功底的一件事情。久而久之,对于喜欢文字交流的人来说,可能会更加地咬文嚼字;而对于那些无所谓的人,可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已经错失了很多的机会。所以可能经常会发生这样的对话:
“在吗?”
“不在”
“在吗?”
“说”
诸如此类的字词有很多,虽然经常在说,可久而久之会被越来越在意,文字是一门学问,聊天是一门艺术。
晚安
现在,大多数人,在最后聊天结束的时候喜欢说“晚安”。我记得在大概好几年前,有朋友跟我说,不能随便跟别人说晚安的,因为“晚安”的拼音是“wanan”,也就是“我爱你爱你”的首拼字母。好吧,当然这只是个玩笑话了,毕竟,“晚安”这个词,有着非常好的情感寓意,它意味着结束了一场聊天对话,并且是一场非常愉快的对话。这也让人联想到刚才说的那个“我爱你爱你”的寓意,毕竟这是一个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特别棒的一句话。这两个字,不仅承载了感情,也完美地终止了对话,又不失得体。
这是语言的魅力,更是文字的魅力。在如今更多以文字交流的社会中,很多的机会往往在于文字表达的一念之间,或许是那么的一字之差,就可能错失很多的机会或者更多。懂文字,懂得好的对话,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