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来深,其实没有什么必然的原因,不是非深圳不可。只是刚好有那么一份还算可以的工作,刚好面上了,就拖着行李来了。
刚开始,这里好像只是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年轻人闯社会的聚集地,好像没什么好玩的,也不像隔壁广州或者其他超一线和一线城市那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在很多人看来,深圳就是没有文化的积淀,就是很新。对于我这样喜欢名胜古迹、喜欢厚重的历史文化的人来说,深圳实在太新了,新就意味着没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真的是这样的吗?
几年前,遇到一位四十岁出头、在深圳创业的老板,他说,那些说什么没有文化的人才是没有文化的。他认为深圳的文化目前概括起来就是:创新、敢为天下先、拼搏。自那之后,我便开始认真思考深圳文化的二三事。
文化,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大家认为深圳没有文化,更多的是指深圳的历史短。或许有人会说,深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明朝到现在,六百多年,也不能说短。不过,那时候的深圳只是一个小村子,不是中国历史书上能翻到的名字,更比不上那些存在了几千年、名字沿用至今的历史名城,这里当然也没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过。到了近代,深圳依然是个不怎么起眼的地区。如果说在近代,深圳有什么值得书写记录的地方,那应该是它与香港相隔,商贸越来越发达。深圳真正进入全国人的视线是在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的那一年。
从那时起,深圳就腾飞了。时间就是金钱,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来到深圳,开始了他们打工和创业的道路。跌跌撞撞,起起伏伏,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不管成或败,千千万万的人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把深圳打造成了今天的深圳——一线城市、设计之城、创客之都......
深圳是拼搏的。晚上十一点,不少地方的地铁和公交车依然是差不多坐满的状态,有时候晚上十点、十一点坐公交车还会遇到堵车。这种情况出现在工作日,也出现在节假日。年轻人工作很拼,玩也很拼。
是的,年轻人。深圳的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2.5岁,排全国第一。在其他的一、二线城市,稍加注意就能看到人口结构的巨大差别。我曾经在其他城市坐公交车,车上至少三分之二都是老年人,真的就是老年人给更老的人让座。深圳是年轻的。
深圳的年轻人来自五湖四海,有刚大学毕业的菜鸟,有留学归来的学子,也有各种大牛,更有普普通通、勤勤恳恳工作的你和我。大家来这里工作赚钱,来验证一个想法。理想和现实,精神和物质,总要满足一个。这些人聚在一起,天马行空,携手共进,创造了许多新颖、有用的产品,一个个品牌相继冒出来,从未停止。
是的,大家敢想、敢做。深圳的开放的环境给了这些创新者一个很好的土壤,轻易召集到的热血同伴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
有人不禁要说,深圳只是打工人的地方,是牛马集中的地方。打工赚钱很正常,是很多人需要做的,而深圳就是适合打工人的地方。要打工,这里待遇普遍比许多地方的高,选择多,机遇多。要短期或长期生活,这里的饮食多元,五湖四海的都有;公园多到数不清,绿化率和空气质量全国排名前五;基础设施完善;旁边有广州和香港两个发达城市,所以飞国内和国外的航班选择也多,灵活度高;这里对宠物包容度比较高......
在深圳生活,好像没啥要担忧的。在疫情期间,我所在的小区也经历过两次封锁,但是我从未有过太大的担心,依然买菜做饭或者点外卖。这十年间,经历过许多台风,从来没有屯过粮食。即使是2018年最猛的山竹期间,有简短的一段时间停水停电。旁晚时分,风暴减弱,下楼觅食。在积水和略微凌乱的街道上,依然有个别餐馆店铺开始营业做生意了。大家习惯了,有经验了,也是因为心里有底。
从改革开放开始,深圳就在建设自己的文化,而在深圳的这些人就是创造文化和历史的一分子。
深圳的这种新文化,形成的时间或许还不够长,给人感觉还不够厚重,但是它已经形成了。有一天,深圳的文化也会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