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红楼梦中有几场打官司的描写。明写暗写都有。最有名的当然就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引出来“护官符”的描写。那是贾雨村这个上进青年,第一次走上了人生的岐路,踏上了官场的通天大道。
后面还有凤姐弄权铁槛寺,贾赦挣扇子害石呆子,凤姐害尤二姐前夫张华大都是暗写。而真正写到官衙的段落,前八十回只有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我们引用一段:
如今且说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彼时雨村即传原告之人来审.那原告道:“被殴死者乃小人之主人.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这拐子先已得了我家的银子,我家小爷原说第三日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门.这拐子便又悄悄的卖与薛家,被我们知道了,去找拿卖主,夺取丫头.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倚财仗势,众豪奴将我小主人竟打死了.凶身主仆已皆逃走,无影无踪,只剩了几个局外之人.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望大老爷拘拿凶犯,剪恶除凶,以救孤寡,死者感戴天恩不尽!”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正要发签时,只见案边立的一个门子使眼色儿,____不令他发签之意
这一段很清楚。大家都了解。那么我们看看清代画家孙温画笔下是怎么为我们呈现这一画面的。
衙门的排场我们就不多说了,自古以来,该有的威严重来不会少。有意思的是几点。
第一,衙门正堂的牌匾:复见青天!不是我们一般看到的什么正大光明。但强烈的反讽意味看的人拍案叫绝。前四回,我们按照草老爷子的习惯都当贾雨村是个不错的人。而这第四回,才彻底暴露了他的本性。一个“复见青天”说不尽的天下乌鸦一般黑。将当时司法的腐败,嘲讽到极致。
第二,柱子上的对联。学问有限只能大体复原下,图片也不清楚:我持三尺法不存私见对而宣无欺;你没十分冤莫到公堂免向家悬望。这里说了两件事。上联是对“复见青天”的完美阐述,让蒙冤的人看了心里暖和,让旁观者看了心里冰凉。下联就对喊冤的老百姓开始虚声恫吓,没有冤枉别做刁民。换句话说,我说你是刁民,你就是刁民。因为冤不冤我说了算!而一旦判定你是刁民,绝对不会让你好来好去。这就是当年的司法呈现给我们的表象。朗朗乾坤,却目眩神迷......
第三,门前那两个犯人也非常有意思。据说死刑犯在行刑的时候都有陪刑的,也就是说吓唬人的。也有所谓的教育意义。而这两个犯人带着枷锁坐在那里,本身也说明对告状之人的一种震慑。意义无外乎表明司法铁面,另外则有吓阻的意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冤不冤不重要,胆子小别进来。这又和下联印证上了。
第四,在外侧的旁观者。那时候的司法庭审完全采用开放式,旁观者众,而在众目睽睽下,当官的尽然可以颠倒黑白,一手遮天,不能不说当时的官场司法腐败到何种程度。
画家笔下的一幅画,精致细腻。虽然不够清晰,但依然完美的传达了200年前的司法官场众生态。结局我们不说了。感谢画家,用精致的笔触让我们看到离《红楼梦》最近的那一个时代,最接近《红楼梦》本源的故事还原。
君笺雅侃红楼,多岐为贵!欢迎关注,欢迎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