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亦或是心神不定的时候总会想起外婆,想起爸妈,想念家乡。我也无数次地想通过文字去描绘他们,但也许是自己文笔不足,又或许是因为亲情和乡愁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完美阐述的,所以迟迟没有将其落实成文字。
今天重读《皮囊》,看完第一章后决定不再拖延,于是决定动笔写写把我养大的外婆和朴实无华的爸妈。
我的外婆,一个出生在三十年代的女子,没上过学,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除了家人之间调侃会说她没文化之外,外人似乎都觉得她文化水平不浅。她的生活态度以及凡事理字当头的处事风格一直是我想学却始终没学会的。记得她常常会告诉我:无论在哪里都要有一张嘴,不是用来花言巧语而是用它讲道理,只要自己有理有据,就绝不允许别人随意欺负与践踏你!
我打小就跟外婆生活在一起,她总能给予我一股强大的力量和足够自信的气场,让我害怕或者失落的时候因为知道有她在而感到心里无比的踏实,那种踏实让我不再畏惧一切。想到《皮囊》里的阿太,她给蔡崇达的感受是这样的:“每次情绪极度失控或者人生遭受打击再或者有什么事情处理不了的时候都会不远千里地飞回阿太身边,陪她坐着,然后给她讲述自己的一切,尽管知道她耳朵背,听不清楚,可是看着她似懂非懂微微舒展开皱纹的面容都会觉得心里无比的踏实,所有的困难似乎都没有了。”这段描述我深有同感。
工作后的我也常常会在遭受打击或者感觉走不下去的时候给外婆打个电话乱聊一通甚至有时候会选择回到外婆身边待几天,就好像只是在她身边待几天就能解决所有困难和问题一样,那份心安弥足珍贵!初读大学的时候回家,听着外婆整宿整宿地诉说陈年往事,多少觉得有点烦,心想怎么都几十年的事情了还要反复的说呢。后来随着自己的成长我开始懂了,这是她的一种方式,一种想跟你无话不说的方式;一种想要总能跟你有事儿聊的方式;一种可以聊属于你们的共同话题的方式(在她心里觉得这些陈年往事是我与他的共同话题)。后来每次回去,我都会听她尽情地说,我也会适当的回应,哪怕有时候夜已深我已困顿睡着,但也会在突然惊醒时回应着她的话语,我开始珍惜每一个她能与我整夜彻聊的日子。
我的母亲,一个出生在七十年代的女孩儿,打小学习都很好,洗衣做饭粗活累活什么都干。母亲很善良,有时候善良到让人生气,我也经常为她打抱不平,而她总能兼顾自己的同时安抚住我的情绪。母亲与我而言是一个恩人更像是一个朋友,她赋予我生命,给了我一份无可挑剔的爱,在这份爱里我自由的成长,一切由我自己做主,她比任何人都了解我懂我,我做任何事她都会给出适当的建议或者是意见但却从不横加阻挠,她总是拿事实说话然后把最终决定权交到我手里,而我也学会了任何自己做出的选择都要勇于承担后果,于是我在自己的选择中长大在承担所有后果后坚强地长成一个大人。
她是我的恩人,因为她几乎用尽了自己的全力给了我过去20多年的人生,虽算不上十全十美但在她的能力范围内这就是最完美的,这20多年里任何我想做的都做了我没有抱怨没有遗憾。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因为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包括现在的工作我似乎什么都愿意跟她聊,而且每次聊起来都没完没了,她也总能陪着我几个小时不挂电话,认真听然后认真的回应着我,我们可以聊生活琐事,也可以聊人生理想,甚至可以聊到白日梦,她从不觉得我的哪种想法是白日做梦。所以哪怕如今我快三十了也总能跟母亲无话不说。不开心的时候找她聊天,有时候聊得并不是一开始想要聊的但是聊完之后发现那些不开心早就烟消云散了,这种感觉特别好。母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女人,她不封建不守旧,她喜欢研究新的事物,虽然学得慢但是总能学会,母亲还是一个坚毅的女人,尽管在别人看来总觉得她性子软,但我知道她只是待人友善,她骨子里有自己不可触碰的原则,她也有她心中事不过三的准则,所以她从来不是别人口中的软柿子,如果是那也仅限于对待自家亲人!
我的父亲,一个出生在六十年代的男人。相对于母亲来说思想显得保守不少,不善言谈。打小与父亲的交流就不算太多,多数集中在饭桌上数落我的不是,印象中小时候每一顿有他参与的饭桌上都不是很愉快,全程我气鼓鼓的,因为我觉得他不喜欢我,然后我那个时候也还挺讨厌他的。小时候的记忆里父亲不苟言笑,喜欢收拾房间,把所有东西都摆放得整齐划一,父亲收拾出来的房间显得格外干净整洁,像是进了新家一样,这一点我从他身上学会了,甚至有点强迫症的程度,一直到现在我都见不得屋子里乱糟糟的,屋子一乱我的心也就乱了,如果不收拾干净我整个人都感觉百爪挠心。
父亲擅长修车修电,虽然没有什么专业的资格证但是在我看来他对于这类东西无所不能,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摩托车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都是他自己修理的,除非有事儿不然绝不会去店里修,而且他对自己的摩托车真的是了如指掌,了解到我觉得比对我的了解要多得多。那辆摩托车在我的生活里也是不可磨灭的一笔,它载着我度过了无数次春节回老家记忆;它是初一、二年级里父亲接送我上学的唯一交通工具;它陪老爸一起载着我走过无数次回家的路;它是爸妈口中为家里出力最大的一个。18年我结婚前的某一天我和老公骑摩托跟别人相撞,它也是受了不轻的伤,但是就算是这样我爸还是坚持自己整修的它。再后来有好久我都没见过它,从母亲那儿得知这辆摩托车早已经过期没办法过审了,不能再骑了所以就卖了。我当时还在想老爸肯定是一万个不舍,他不舍的不是这个物件本身,而是陪伴他将近二十年的情义,也是他这将近二十年的记忆,一个六十年代男人对摩托车的珍爱。
父亲与母亲最大的共同点是,父亲也很善良,我相信也是这份善良才是他们当初走到一起的原因。这快三十年的时间里父亲从来不管钱,一来他懒得管二来他也足够的信任母亲;他嫌一切东西贵,但从来都是嘴上叨叨,实际行动却没有半点阻挠;在同事眼中、在老家人眼里父亲是好丈夫好男人,但在家里他也的确有气死人的时候,好在每次闹僵了之后父亲懂得服软。长大后我与父亲之间有了很多的沟通,慢慢的发现其实父亲笑起来更帅,他开心的样子很可爱,他对我的每一次关心都会让我很感动。
如今的我,行走于社会间,徘徊在城市里,时不时的就会想起他们,也会顿时升起一股暖意。儿时的抱怨不理解也在成长中化为乌有,现在只盼望他们健康,开心,幸福!
有他们在,无论何时我的心都有落脚处,无论什么时候回去,门口总有外婆在坐着等我,她每次见到我的那一瞬间脸上的皱纹都会聚拢起来,眼睛也会因为欢笑眯成一条线,老妈见到我时也通常小步快走的过来先是一个拥抱,然后笑开了花,随着就是一通问候:累坏了吧?饿不饿?要不要先给你弄点吃的?老爸通常在我到家前半个小时就已经到车站等着了,见到我的时候也是先笑,那个笑很治愈,然后有条不紊的拿行李,再很熟练地把行李固定在摩托车后面,载着我直奔家中,一路上还不忘问我想吃啥不,跟他说他去给我买。
这些年外婆的等待、母亲的饭菜、父亲的接送都成了我脑海里最深也最温暖的记忆,也成了我这些年每次回家的一种仪式感。时光静好,这一切都很暖,我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