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开了两天的会议,主题都是春季开学安排部署。从省、市的视频会议到县教育局的现场部署会议,都是疫情期间如何做到顺利开学复课。
各级各类学校将分时段陆续开学,认真落实好“三案八制”、“六个必须”和“八项到位”,各校按照统一部署,协调配备医护人员全脱岗入校工作。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部署下,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认真细心谋划下,为确保疫情期间的学校有序开课复课,需要家长和学生的大力支持配合,特做倡议书做以宣传。请所有家长同学认真阅读,积极配合学校工作。
倡 议 书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亲爱的同学们: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寒假。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我们终于迎来开学复课,同学们终于可以再次背起书包,踏入校园,开启充满期待的新学期。为了确保同学们顺利返校复课,保障大家的健康和安全,教育部门在此发出以下倡议:
01.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
开学后,家长和同学们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在疫情尚未结束期间,尽量避免大规模聚集,做到文明就餐,最大限度防范感染。不带孩子去超市、商场、游乐场等人群密集场所。在学校里,同学们要戴好防护口罩,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勤洗手、不随地吐痰,配合学校做好消杀工作,保持教室、宿舍和家庭住所通风,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废弃口罩放入专用垃圾桶内。
02.谨守“两点一线”,确保安全上下学
师生到校前要自测体温,出现体温异常或其他不适症状,要严格落实请假备案制度。上下学提倡使用私家车,乘坐校车的要按时定点乘车,尽量避免与其他社会人员接触。师生上下学途中要做到家校“两点一线”,全程佩戴防护口罩,不进其他场所,不走亲访友。
03 .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开学后,同学们要认真反思梳理延缓开学期间在线学习的情况,找出没有学通、学懂的知识点,积极请教老师或与同学探究,查漏补缺,与线下学习有效衔接。学习要提高自主意识和自觉性,充分运用老师发给的导学案,做好课前主动深入预习、课中认真参与学习、课后积极问疑解惑。手机和网络是用来学习的,要充分运用网络学习资源,弥补线下学习资源、方式的不足,让网络成为自己学习的”提升秘笈“。积极参与学科实验、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用学到的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自己成为“知识的主人”。
04.严格遵守制度,服从学校管理
开学后,实行错时、错峰上下学,要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进校、入班时间。进入校园时,严格按照学校安排,自觉主动排队,间隔1米以上,接受校门口体温测量,如果发现有体温异常的,不要惊慌,积极配合学校防护人员依照相关管理办法做进一步处理。进入校园后,应按规划路线行进。课间休息时间,不聚集、不打闹,住宿学生自觉少出门、不串宿舍、不扎堆。
05.强化各方沟通,做好心理调适
开学后,同学们要尽快从“居家学习”迅速转入学校学习的情境中来,积极与老师、同学、家长沟通交流学习、生活心得,以阳光、健康的心态对待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和事。如果有不愿与其他人当面交流沟通的心事,可以拨打0937-2651525“金色阳光”青少年心理服务热线或通过QQ:487298792热线进行咨询,尽情诉说你的一切问题和疑惑,我们有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倾听你的一切“心语”,你有任何困难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帮你解决。请一定相信:一切风雨和阴霾都是暂时的,所有的困难都会被克服。
06.杜绝外出用餐,注意食品卫生
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不购买、不食用“三无”食品,杜绝私自外出用餐。建议走读同学在家用餐,寄宿生就餐要自觉服从学校安排,确保就餐安全。
07.提高防范意识,保护个人安全
家长要在出行中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以身作则,为孩子作好表率,帮助孩子树立安全出行意识,文明礼让意识。要提醒孩子在风雨天注意过桥、行路安全。天气转暖,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防火、防溺水安全教育,严禁孩子私自外出戏水、游泳、野外玩火。
08.增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
全体同学们要“动”起来,每日保证1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间。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条件下,可开展室外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外出运动期间,注意佩戴防护口罩,保持人与人之间的适宜距离。
09.储备必需物品,养成良好习惯
请家长们提前为孩子返校准备必需的生活、学习和防护物品(口罩、消毒湿巾、体温计等),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卫生、饮食习惯,衣服、被褥要勤换、勤洗。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家长和同学们,只要我们家校携手,只要我们足够重视,无论前路还有多少挑战,我们都心向阳光,让我们相互理解,心手相牵,共克时艰,一起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
×××
倡议所有家长认真阅读,在疫情尚未结束之时,“神兽”即将回归校园管理之际,思想上不要麻批大意,行动上不要因卸担而松懈。
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的大力支持是教育取得成效,学生考取好的成绩的前提保障。
一份倡议书也是一声呼吁,相信家长朋友们都看到做到,学生能看懂做好自己。学校将全力以赴撑起教书育人的天职,为教育事业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