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咨询,让我再一次切身体会到用心陪伴来访者的重要。
来访者哲是个即将进入高中的学生,一个半小时的咨询,哲给我最多的回答便是:不知道。
和哲探讨的主题是:增强人际交往的自信。而对于本身不爱言语的哲来讲,人际交往本身就是当前存在的短板,谈增强人际交往的自信,无疑是一挑战。面对一开始坐姿僵紧、面容严肃、双手紧抱于胸前的哲,我看到了孩子的紧张,从内心理解他的困难。 暖场环节稍多用了点时间,聊近段时间的补习、什么时候上学等等,目的是让哲放松。
近而,再次强调了保密原则并简要介绍了心理咨询的范围,进一步让哲打消疑虑。 咨询中,哲对我的很多问题都是沉默不语,当我等待之后再次问及有没有一点点的思路时,大多数的回答都是“不知道”。面对多个“不知道”的答案,我没有急,而是耐心地、稳稳地陪着哲。我对哲说:今天是第一次做咨询,可能不太习惯我们的这种对话方式,这很正常,没有关系的。咨询中多次发生小沉默,我并不催促,而是静静地等候,给哲足够的时间来想、来思考。我轻声地告诉哲:可以慢慢想,想到了再说,暂时没有想到也没关系。
在不断地感受到被理解、被允许之后,哲的表情明显放松了一些,双腿也直直地撑开来。
我“拿出”量尺来询问他目前的人际交往能力,当我在描述量尺的两极向度时,哲非常难得地露出了笑意,似乎对我的这个问话比较感兴趣。我知道机会来了。哲给自己当下的人际交往能力给出5分的评量,我向哲表达了我对这个分数的惊喜之意,哲的笑意维持了较长时间。在我的询问之下,哲表示在他心中的及格分值是6分,满意分值是8分。当问及从5分如何做才能到6分时,又陷入沉默。我说:可能还需要考虑,是吗?于是我们转入下一步话题。
我以奇迹问句,让哲设想奇迹在某一天夜晚突然发生,当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人际交往水平已经达到了他的理解分值8分,问他怎么会发现奇迹发生了。哲的表达稍微多了起来,他说发现当时自己说话更放松更流畅了,我问“还有呢”?他说发现自己说的话比原来多了。我真为他高兴,因为哲终于能从刚开始的“不知道”或“应该吧”、“可能吧”等超简短的三字式回答,变为了整句式的回答,这是多大的进步!我再次鼓励!
接着展开关系问句,当发现奇迹发生后,想第一个把这个大好消息告诉谁,哲回答告诉爸爸。近而再为爸爸和他的互动方式展开话题。
时间过半,我刻意安排中途休息5分钟,示意哲喝水,并聊了点咨询之外的话题,以减轻哲初次咨询的疲惫。
下半场开始,以即将进入高中为契机,展开一小步的探寻。我问哲到高中后,在人际交往方面可以做点什么,会从5分增加到自己设定的及格分数6分。回答多交朋友。问如果交到了新朋友又何以能让爸爸知道,回答周末回家时告诉爸爸。问如何告诉爸爸,回答多说一些。问如果爸爸得知他的朋友在增加后会有什么感受,回答开心。循环问当爸爸为他的进步开心了,他又是什么感受,回答也很开心。 聊到这里,我也表达了我为他的一份开心,和哲此时此刻同频。
反馈环节,我按赞美、桥梁、建议的步骤依次与哲互动。首先,我把我在对话中所观察到的有关哲的优点反馈出来:一是谨言慎行,善于思考,稳重。二是善良而孝顺,考虑到爸爸的期许,自己愿意付出努力来改善。三是有爸爸的强大支持力量和深爱,是个幸福的孩子。其次,我告诉哲只要能产生改变的意愿,这将是改变的最大动力。最后,基于哲与我聊天的内容给出建议:从哲谈及的具体改变步骤,从一小步开始,到高中后,认真留意自己的人际交往,经常提醒自己如何多做一点,才能把目前的5分提高到6分,每周放假回家后,主动向爸爸多说一些学校的事情,尤其是多跟爸爸交流交朋友方面的事情,把快乐的气氛带回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心而幸福地生活。
咨询结束后,哲爸微信给我留言,反馈道:儿子认为和我谈话的感觉很好。还说他认为自己的儿子能单独和我聊上一个半小时,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真实地发生了,言语里流露着欣慰与愉悦。
仔细回顾咨询过程,虽说初次咨询探讨得并不太深,也没能挖掘出太多的解决策略。但面对哲反复回答“不知道”,从词语式作答变为句子作答,从哲一个半小时的咨询能坚持到最后,还是不简单的。
其实,哲前后是有较大改变的,一开始全身僵紧,后来放松了很多(面部表情、手的姿势、双腿姿势等)。从放松的状态以及语言字数的表达,也能看出哲是信任我的,觉得跟我在一起聊是安全的,从哲反馈的意见来看,与我初次建立的咨访关系也是不错的。
以上这些都是好的讯息,建立关系是首位的,只有关系建立起来了,后期的咨询才会更加放开自己、打开心扉,进一步将话题聊开、聊透,从而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一小步,近而付出行动。
这一切好的迹向,得益于整个咨询过程中我对哲的高度接纳、不带任何拣责的允许以及紧紧跟随、耐心陪伴和精心创设的放松环节,而这些,是咨询最重要的基本功,于来访者而言,远比无限地使用技术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