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的山城里,夏雨连续几天地下着,从天到地,湿答答的。同时像孩子的脸,变化很快,或潺潺,或潇飒,或绵绵,或瓢泼。
我喜欢微雨。微微的雨水,只那丝丝缕缕,从空中飘摇而下。我撑着把蓝色的伞,一个人散漫地走着,不怕湿了脚,一路随意地倾听雨与大地、树木、小伞触碰时的喃喃细语,自由得很,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
偶尔抬眼望望那无尽的雨帘,以及雨帘中的房屋、天空;有时低头看看湿漉漉的石子路,脚边没有雨花,只有隐隐约约的雨雾升腾而上,整个拥抱了我。
内心有着一种莫名的忧伤潜滋暗长了。我就站着,任凭这条忧伤的河流安静地将自己淹没。也许,在旁人的眼中,我的神情有些落寞,但其实此时此刻的我却感到,巨大的幸福感包围着我,那是天人合一,是与雨,与历史文人情感共鸣所引起的巨大满足感。这种美妙的感觉无法言传、无从倾诉,只能一个人站在雨中,默默地独享。
雨是什么?雨是一只冰冷的手,当它飘落于你的眼前时,它便在一点点地清洗你心灵上的污垢,一点点撕开你身上曾有过的伤口,让你在身体变得轻便的同时不自觉地陷入到“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迷离意境中,情生万千,或让你在微凉的雨中回归到“宁静以致远”的状态中。
是的,雨是精灵,它是清纯的、透明的,被它包围,你失去了铿锵,变得软弱无能,于是,种种感慨暗暗生长,震醒了你最柔软的心灵部分,让你不由自主地“不知为何事、不知为何人”而悲伤不已。
何况,仿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秉性,泪总会与雨紧密相连,“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想起“雨泪俱下”的经典镜头,我想那雨即成了泪,泪即成了雨,雨与泪,泪与雨,已是不分彼此,相融相和了。
中华民族是个忧伤多于快乐的民族,几千年来血战前行的历史让我们承载了太多的沉重。虽至今有范忠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迈之言在我们心中回荡不已,但读着,总有那么一种苦涩味缭绕其间。饱经沧桑的民族,饱含忧患意识的文人志士,在柔软的雨的浸泡中,怎能不让自身暂时从沉重的躯壳中挣脱出来,让沉淀于心底的“忧”渲泄出来呢?
站在雨中,我寻觅不已;站在雨中,我还聆听,聆听这雨与物相触时的清脆之音。雨儿渐渐大起来了。“滴滴嗒嗒”,“叮叮咚咚”,“笃笃笃笃”……美妙的声音穿过雨帘,直往我耳里钻,一时间把悄悄涌上来的“忧”逼到了小小的角落里去。我干脆扔开了伞,让身体直接接受这自然之魂的洗礼。
每年的这个季节,在临安这座山城,雨儿密密地下,我轻轻地走,静静地听,深深地思。
读《中国智慧》。从明天开始,总算有一段自己独立自由支配的时间了,希望不辜负了这个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