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溪白塔一叶舟,霜雪阴晴小渡口。
热肠友善终生毕,惟余一憾天际流。
读完《边城》之后,若问文中刻画的最成功的人物,首先浮现在我眼前的便是老船夫。作者笔下的老船夫是集中华传统美德于一身的劳动人民的代表,但同时也有孤独悲情的一面,令其形象更丰满,更真实。
老船夫身上的最突出的美德就是“善”。他的“善”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工作,他尽全力做好“边城”世界的公仆。他工作的时间之久,让人敬佩。从20岁到70岁,半个世纪的辛勤摆渡,架起了川东和湘西沟通的桥梁,无疑是中国古代最朴实劳动人民的代表。他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如一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在盛夏时节,还为来往客人备下凉茶和药物。
其次,对他人,他重情重义,朴实善良,热心好客。他生活虽然清贫,却从不贪心。他的那句“我有了口粮,三斗米,700钱够了,谁要这个”让人肃然起敬。在他心中,渡头为公家所有,过渡人不必出钱,所以当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他必一一捡起塞回那人手心。他常请人在渡口喝酒,并且在城里遇见想喝酒的人都慷慨奉赠。重情重义是他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
第三,对家人,他对唯一的亲人翠翠给予了最贴心的呵护和关爱。他与翠翠相依为命,对她无比疼爱,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生活上,他不让翠翠坐热石头,唯恐生病;情感上,他体谅孙女的心思,在她忧伤之时给她讲故事、唱山歌。临终之前,还牵挂孙女的归宿,尽可能给她做最好的安排。
但是,如果我们拨开美丽温柔的面纱,就会发现,在老船夫和平宁静的生活背后,有着那么一抹孤独和淡淡的凄凉。他唯一的女儿香消玉殒,留下了一个孤雏——翠翠。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含辛茹苦把翠翠抚养长大,一心不想让翠翠走他母亲的老路,但尽管他操碎了心,跑断了腿,最终却弄巧成拙,无意中为翠翠的婚事增添了很多障碍和误会,带着万般无奈、愧疚遗憾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样的结局让《边城》这曲田园牧歌留下了一点淡淡的哀伤。
我们作为教育的摆渡者,要把老船夫身上的那份对工作的尽职尽责、对世人的热情友善、对亲人的关心呵护摆渡给我们的学生,给他们搭建一座希腊小庙,遵循人事自然,向真、向善、向美。最后,我想用《诗经》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我对沈从文作品的感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