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需不需要从小给孩子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

一直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里,觉得孩子睡觉、学习都需要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

所以孩子很小的时候,只要睡着了就很小心,生怕吵到他。

每次做作业也保持家里静悄悄的。

等孩子大了些,发现容易被外面一点声音吸引,做着作业会突然说:楼下的那个喇叭真吵,好烦人……

今天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睡觉不怕吵,学习不怕吵”这篇时,触动很大。觉得终于找到了一点点根源。。

里面提到:“一个简单的生理问题,如果一直被错误的解决,最后可能会变成一个心理问题”

适当的噪音可以培养孩子们在学习方面的抗干扰能力。

“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学习的做法,也没有道理。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

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不可能为孩子营造出一种理想的生长条件。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就等于为他提供了能随身携带的好环境。

家长应该给孩子积极的影响,让孩子学会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而不是处处苛责、处处想改造。

带着这种想法来看噪音,它们不再是噪音——邻居家传来的电视声、吵架声、汽车在路上行驶声和喇叭声、工地机器的轰鸣声——它们是城市天籁,我们实在没有必要被这些声音困扰。

在很多类似的小问题上,都可以有这样一种坦然的态度,由此解决的则可能是个大问题。

与其说“睡觉不怕吵”,是个生理问题,不如说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个教育问题。

这些经典的语句,如涓涓细流,一下滋养到我!

还记得前段在KFC坐了四个小时,读书、分享,完全觉察不到周围的吵闹,那是太美好的一种心流体验!

当我们的孩子真正拥有无论周围怎么嘈杂,都能够立刻集中精力这种“本事”时,就相当于真正随身携带了好环境。

破掉“思维的墙”——陈旧思想,用新时代的科学方法育儿,才会有可能减少伤害。

点滴学习,共同成长!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