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挖财看到一个人从股市发家的故事。06年的8万入市到07年中旬32万出来。13年50万入市,15年看着账面从300万变成180万,最后100万出来。看的我心潮澎湃。
证券市场成就了少部分人,更多的人被困在里面至今没有出来。
成家几年后,身上有了余钱,开始蠢蠢欲动。能想到的就是基金和股票,基金更适合我这样的理财小白。先投入少量的资金试水,接下来主要是开始理财的学习和实践。
《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不是我的第一本关于基金的书,却是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理财书籍,没有之一。
书的作者是季凯帆,网名是LAOK,天文学博士,开放式基金投资散户。作者自己是开放式基金投资散户,爱分析思考,并乐于在各种平台分享投资心得,获得网友好评。作者完全是站在投资者的立场告诉我们如何一步步的成为一个成熟的投资散户。
读这本书的感觉非常轻松,不像一般的理财书籍有很多枯燥的学术概念。并且读完之后会很清楚的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投资之前,我们要清楚拿多少钱来投资
投资基金是一个非常好的理财选择。这么好,我们是把所有钱都投进证券市场吗?
如果你准备把所有钱都拿去买基金或者股票,真的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万一你急需用钱,形势又很不好的时候你不得不卖掉基金或者股票,那么损失一定是非常惨痛的。
书里给我们介绍了2种方法,来帮助我们确定到底用多少钱来投资是合适的。
第一种是三分之一法。很简单,把你的余钱分成3份,一份用来投资证券市场,一份可以购买国债或者储蓄,一份用来买房或者做买卖。
我老公有个同学,自己开公司的。三番五次的找我们借钱做生活费,他肯定没有按照这种三分法来安排自己的金钱,才使自己陷入困境。毕竟是30多岁的人,不仅自己难堪,也让别人反感。
第二是指头算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年龄来算出我们储蓄和投资基金的比例。
如果你30岁,那么你应该投资金的百分之三十在储蓄或者稳健资产,像国债,银行储蓄这类。百分之七十可以投资风险较高的资产,像股票,股票基金类。
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承受很大的风险,年纪大了,禁不起折腾,要稳妥。
请牢记这一条,真的很重要。分配好咱们的资产,预留了应急资金,并保证没有借贷,我们就可以从容的去投资。投资需要好的心态,我习惯把事情发展到最坏的结果在脑子里想好,若是在我能心理和生活能承受范围之内,我就没什么怕的了。